1996年,是中國互聯網前商業時代與商業時代的分水嶺。1996年以後,中國互聯網產業潮漲潮落,歷經起伏,而以張朝陽為代表的互聯網財富新貴,見證了1998年到2000年中國互聯網產業的“黃金時代”。
張朝陽不算中國互聯網最成功的創業者,搜狐也不是中國互聯網最高的市值公司之一。但是他絕對是中國互聯網標志性的人物。張朝陽在中國互聯網早期的啟蒙作用和標桿意義,超越了任何一個互聯網創業者。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張朝陽的歷史就是中國互聯網的歷史,尤其是創業史。中國互聯網的起起伏伏、風風雨雨,張朝陽是最完整經歷,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1996年,張朝陽從麻省理工學院歸國創業,他焦急地等待著千辛萬苦融到的第一筆風險投資。這筆資金今天看來實在是微不足道,總共只有22萬美元。
而盡管只有17萬美元最終進入了張朝陽的賬戶成為創業資金,但它促成了搜狐的前身——愛特信於1996年8月註冊成功,成為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資金建立的互聯網公司。
那一年,張朝陽32歲,對於互聯網創業的方向並不清晰,但是他符合這個階段的互聯網創業者特徵:充滿了理想主義激情,對互聯網有一種信仰,有著天然的創業精神。回憶艱難的融資之旅,他說,為了給投資人打電話,他在美國大街上的公用電話亭排隊,甚至嘗到過被投資人趕出辦公室的狼狽滋味。經過持續努力,他見到了《數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龐蒂,這位風雲人物答應給他的愛特信公司進行天使投資。“當時我很年輕,氣勢很強,做事情也很專註,他們三個投資人可能就是被我眼中流露出的對成功的欲望所吸引,才給我機會。”
“當時網站的概念並不是特別清晰。”在張朝陽的印象中,1996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這一年的年底花了兩萬元人民幣“攢”了一台服務器,並把這台服務器放到了北京電信剛剛建成的主幹網上———這是中國第一台商業服務器托管,也是中國的第一個商業網站。
張朝陽趟開的是中國互聯網創業大潮,這股大潮對於中國創業者,對於中國財富的流向,對於整個中國社會的變革和發展,都是具有非凡的歷史性意義。雖然,後來的道路不乏波折和艱辛。
本文摘自《互聯網創業地圖》
互聯網給中國帶來了全新的創業機制,帶來了全新的創業領地,十多年來,借助互聯網浪潮,無數“無錢、無權、無勢”的年輕人掀起了中國自上而下草根式的創業浪潮。迅速完成了社會財富的更新換代,誕生了陳天橋、丁磊、李彥宏等一批中國首富,成為中國最陽光的財富創造之路。
互聯網領軍企業從2000年的10美元,到2005的50億美元,到2007年的200億美元,到今日的600億美元,以及未來必然到達的1000億美元,以及2000億美元。互聯網創業的財富神話遠沒有停止。
面對新的互聯網文化,新的互聯網規則,新的互聯網趨勢,有錢有權有勢的傳統力量至今依然處於被動的旁觀狀態,這種陽光、開闊的中國財富夢想更加開闊。通過互聯網創業,新的社會機制,新的產業力量,新的財富觀念已經確立,將深遠改變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歷程。
本書將通過系統梳理中國互聯網創業的傳奇故事,深度透視互聯網創業的内在基本規律,幫助理解趨勢前瞻和未來機遇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