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之源(2)

2013-08-29 06:14:15

   小秀才出山

  作為家裡第一個小學畢業生,王永慶算得上村裡的“小秀才”(當時小學升學率約10%)。當時,還是教書為生的爺爺王添泉發話了:你畢竟小學畢業了,算是個讀書人,應該到外面去開開眼界,到山外去闖蕩一番。為了讓王永慶堅定“走出去的”步伐,爺爺分析說,種茶是沒有前途的,“因為要讓茶樹長得好,必將茶樹週邊的雜草除去,時間一久必然導致水土流失,最終茶樹也無生存土壤,只剩下光秃秃的山石,結果必然是茶山無根,茶樹無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明白背後的道理,這是王家“追根究底”的家族基因,給了王永慶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

  從未出過遠門的王永慶在爺爺的激勵下,背負生計壓力走出了家門,邁出了自己商海巨瀾的第一步。王家“小秀才”出山的腳步聲踏響了自己人生的變奏曲:嘉義,我來了!

  1931年夏,王永慶從十四歲新店國小畢業後,便辍學在家從事種茶、農耕、伐木等工作,埋頭苦幹一年所得微薄,王永慶開始想離開山區到外面闖天下。在爺爺的鼓勵下,王永慶便把這個想法告訴在外做生意的三叔王水源。王水源當年在台北大稻埕及艋?兩地開設兩家“文豐米店”,事業有成。

  當時台北地區的大米,大部分來自彰化田中和嘉義兩地。彰化地區有清朝年代興築的八堡壩,灌溉彰化平原一萬兩千多公頃土地,造就了富饒的中部農村。而全台最大的糧區,就屬嘉南大壩的雲嘉南平原,由於有了嘉南大壩的興建,引入烏頭山水庫水源灌溉了雲嘉南平原的十八萬五千公頃農地,造就了豐富的嘉南糧倉。

  嘉義市位於嘉南大壩流域中心,富饒的嘉南平原所生產的稻米、蔗糖、山產、木材,當年全部以嘉義市為集散地、轉運中心,王水源所經營的“文豐米店”的大米,全部由嘉義市的大米中盤商所供應。

  王水源心想,侄兒想到外打拼,工商重鎮、魚米之鄉的嘉義,對十五歲的王永慶絕對是最好的選擇,於是立即與遠在嘉義的米糧大盤商聯絡,大盤商未失所托。從長遠看,王水源覺得侄兒能在自己的“彈藥基地”立個山頭,無疑對自己將來的業務拓展會有幫助,著眼於長遠打算是王家人的一貫行事風格。

  那時嘉義人口及陸上交通量均排全台第四,是雲嘉南地區的商業及交通轉運中心。全台最早三鐵共構車站,就是台灣鐵路局嘉義車站。1933年竣工的嘉義車站,當時便集結了縱貫鐵路、阿裡山登山鐵路及明治制糖會社糖業鐵路,“北港線”、“樸子線”集於一站,八十年前的榮景可見一斑。當時,王永慶步行到榮町米市“福豐米行”報到。這家米行是嘉義地區三大米商之一,窮苦孩子沒有偷懶習慣,王永慶每天清早開門、掃地、擦桌椅、吃過早飯後開始送米,沒送米時就選米,每天工作14小時以上,不覺辛苦。

  一年以後,王永慶領悟做生意方法,回台北向家人借錢,雙親和大姐傾其所有,再向親友借錢,湊足兩百元作為創業資本,帶著弟弟王永成、王永在回到嘉義。1934年陰歷9月,王永慶位於嘉義市西門榮町四丁目的“文益米店”正式開張。家人的全力支持,讓年少(十七歲)的王永慶深刻感受到“家和萬事興”的道理。日後,事業有成的王永慶厚待家人和子弟兵的故事,成了台灣企業界盡人皆知的佳話。而正是這種感恩之心,讓王永慶從米店小老闆一步一步走向“經營之神”。

  在當時的台灣社會,一般要三年的拜師學藝才能出師,而王永慶一年後就另立門戶,經營之才漸露峥嵘。

  當時王永慶所經營的米店所在地榮町,位於日治時代台灣木材交易集散中心,四週聚集了三十多家大型木材商、制材所,相關從業人員上萬人,占到整個嘉義市近十萬人中的一成,是當時嘉義市最大米糧消耗地,王永慶精準的眼光得到初步顯現。當時嘉義有碾米廠18家,白米零售店14家。年輕的王永慶一頭就紮進了競争激烈的行當,初生牛犢不怕虎。正是經商伊始就從事競争激烈的行業,王永慶日後從來就不懼怕競争,並堅持認為競争是企業永續經營的唯一道路。

   繼承家族基因

  清道光年間(1821—1851年),清宣宗決定禁煙,特命欽差大員林則徐督辦。結果引發鴉片戰争,英國軍隊在廣東失敗後,開始沿海北上,改攻力量薄弱的閩浙沿海,再繼續北上攻擊天津。在兵荒馬亂年代,閩浙地區遭受多年大旱,造成靠天吃飯的閩南一帶,民生凋敝,難以為生,漳(州)、泉(州)兩地人民因此大量離鄉背井,移居台灣,到謠傳“台灣錢淹腳目”的寶島尋找新生活。在橫渡台灣海峽風高浪急的黑水溝時,很多人連同舢闆一同葬身海底。少數登陸的人群中,一個叫許雪娘的寡居母親,帶著兒子兒媳一同來到了這個傳說中的福地。情勢讓他們十分驚訝,台灣並沒有想象中富裕,而是尚未開發的成分更多一些。為了生存,一家人只能重操祖業,以開荒種茶為生。

  這個帶著全家人漂洋過海尋求新生活的堅強女人就是王永慶的高祖母。一百多年前,一個女人帶著家人渡過惡浪滔天、前途未蔔的黑水溝,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所以,要理解王永慶不安於現狀、不畏艱難的個性,可以解釋為祖上遺傳基因的潛在影響。

  秉承祖上衣缽的王永慶明白,只有不安於現狀、不斷變遷才有進取的機會,“樹挪死,人挪活”。從桃園三結義走街串巷的遊商[ 劉備賣草鞋、關雲長避難四處漂泊、張飛賣豬肉。](劉備、關羽、張飛)到開創大明王朝的遊方僧朱元璋,歷史上諸如此類的成功“運動人士”,讓王永慶體悟到:行走異鄉是一條非同尋常的學習之路,商機永遠在不停的變遷中獲取!白居易《琵琶行》的一句“前月浮梁買茶去”已經道盡古往今來的賺錢規律。

  一個成功男人背後總會有一位偉大的女人,經營之神王永慶也不例外,他的背後甚至站著幾位偉大的女性。高祖母許雪娘為追求美好生活帶著家人橫渡海峽的冒險精神,奠定了王永慶的行事風格:在“止於至善”的人生中勇於承擔風險,追求更加美好的未來。

  曾祖母林瑾和祖母蘇好都是勤儉持家的賢妻良母,讓王家從渡海來台毫無根基的外來戶發展成當地大戶人家。曾祖母林瑾曾是安溪縣城的大家閨秀,因看重曾祖父王天來的人品,沖破巨大的世俗阻力,以城裡小姐身份下嫁農村莊稼漢。這也許可以對王永慶“特立獨行”的個性作出某種解釋。

  祖上辛勞建立起來的家業傳到身為教書匠的爺爺王添泉手上時,由於遠離種茶致富的本業,家道開始衰落下來,但在父母的辛勤勞作下,一家人還能勉強度日。盡管父母都未上過學,但他們天資甚高,父親王長庚對數字非常敏感,計算特別在行,天生商業禀賦。王永慶兄弟倆(王永慶、王永在)日後完全繼承了父親算數的天賦。跟隨王永慶數十年的台塑主管說,創辦人甚至能記住小數點後面的千位數,無形之中常常給員工一種不敢懈怠的壓力。

  王永慶的母親王詹樣更是一位傳奇女子,盡管未上過學,但天生愛動腦筋,經常想出很多令人驚訝的主意。王永慶日後完全繼承了母親愛動腦筋的基因。一個被證實的遺傳學事實:王永慶繼承了父母最優良的基因組合,為台塑的成功奠定了堅實根基。

  王長庚體質單薄,由於沾染了吸食鴉片的習慣,無法勝任粗重的工作。但是因為做生意,所以當時王家還算得上小康之家。雖然如此,由於生意利潤微薄,每年春季茶期來臨之際,王家都是利用面粉袋改做成茶袋,盡量節約開支。改成茶袋採取舊式傳統的染整方法,這項工作完全由母親一手包辦。

  除此之外,每逢茶季,王長庚每天早上四點鐘就踏出家門,到各處山地,向一戶一戶種茶人家採購前一夜剛制作的幹茶葉。收購的茶葉中,初茶是黃銀色,高一級的茶葉是黑色,最好的則為銀白色。收購茶葉後,要將黃銀色的挑選出來。這些黃銀色的初茶經過幹燥,變得容易粉碎,再混合添加在高一級的黑色茶葉裡面,然後裝袋,利用木舟隨著新店溪的水流,運到台北大橋河邊,送交當地幾家茶館。所以王長庚大約採購兩天茶葉,就要走一趟台北,王詹樣則負責選茶工作。

  後來,王長庚病重,一家生計完全落到王詹樣肩上。母親毅然挑起重擔,在原有的工作之外,又求得他人允諾,在農閑季節借來數十坪田地種刈菜[ 台灣產的一種蔬菜。]。由於非常用心,所種的刈菜每顆重達數十台斤。除了補貼家用,拿到菜市上去賣也可以賣到好價錢,雖然賣菜所得不多,“但是像我這樣六歲多的小孩,都會從内心產生成就感,以及和母親連為一體的親切感受。”王永慶回憶說,正是幼年經歷讓他在企業經營中一直強調“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王長庚得病後,王詹樣必須挑起家庭生計重擔,所以要求年幼的子女們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當時王永慶雖是長子,但年紀還小,偶爾也會偷懶,所以有時遭到母親嚴厲管教,甚至責打。

本文摘自《“王者”心法》


  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企業快速茁壯成長,為增強市場核心競争力,學習國際企業先進管理經驗成了必要的共同選擇。台灣台塑集團作為匯集中西方先進管理思想的華人企業,無疑是學習的榜樣,特別是經營之神王永慶作為台塑集團創始人,其一生心血所淬煉的管理思想更是大陸企業追趕國際同行的捷徑。本書是作者在台灣台塑集團實地調研,採訪了上百位台塑集團中高層及王永慶先生的衆多親朋好友的基礎上撰寫而成。全書參考了近千萬字的台塑相關資料,其中很多都是獨家秘聞。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台塑王永慶管理經營理念對企業永續經營所產生的影響;下篇側重於闡述台塑王永慶管理理念所包含的企業社會責任思想。
  本書融理論性與故事性為一體,是一本適合企業管理專業人士與一般讀者的企業管理類參考書。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