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房地產:穩步上升

2013-08-29 07:23:18

  從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房地產市場強勁反彈,2013年房地產在控制的呼籲聲中繼續上漲。

  2012年房地產市場的特點是分化,由於經濟景氣週期下行,以及出口大幅下降,導致以單一資源為主的中小城市(如鄂爾多斯)、以外向型出口為主的中小城市(如溫州、東莞)的房價下降,如冰山融化。

  也許因為冰山融化驚吓到了某些人,也許因為地方財政的警報開始拉響,從2012年年中開始,房地產市場出現逆轉,開發商開始以低價檢選土地,下半年大規模進入市場,到四季度地價上升,以至於某些地方政府不得不以行政手段中止企業拿地。從年中開始,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價格堅挺、成交量上升,其他省會城市房價開始擡頭,到第四季度趨勢已經十分明顯。房地產市場由淡轉旺,其背景是剛性與改善型需求主導、表面上限購限貸仍在嚴格執行。可以想象,一旦房地產政策放松,房地產市場將如何火爆。

  2013年,房地產市場穩中有升。

  第一,主導房地產市場的首先是城鎮化。農民無論是自願上樓還是被動上樓,都需要“樓”。假如未來十年有4億農民朋友進入城鎮,如果他們手中擁有徵地而來的第一桶金,通過商品房解決農民進城的住房問題,那麼市場必須提供給他們足夠的商品房;如果進城的農民朋友大部分徵地款被剝奪,那麼地方政府必須提供足夠的保障房,羊毛出在羊身上,分配給農民朋友的保障房等支出必須通過房地產收益得到補償。所以,成本就是房地產,40萬億的成本,需要多少房地產支撐?女人永遠缺少一件衣服,地方政府永遠缺少社會保障的一塊資金。

  第二,基建投資需要土地槓桿。城鎮化進入快車道,中國需要大規模基建,2013年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投資還將大幹快上:中央重點工程由央企負責,各地基礎工程基本上都由各地城投公司負責,城投公司發城投債、到銀行借貸,最重要的抵押品、資產評估就是土地,失去土地,就像火箭失去燃料,還做什麼基建?還建什麼軌道交通?

  樂觀的說法是,可以利用民資。確實,中國存款將近百萬億,民資作用不可小觑。城投債或者信托就是利用民資的重要方式,除非造假,仍然需要抵押、擔保、風險等級評估。而從溫州等地的軌道交通民間集資情況看,民資對於入股、集資軌道交通興趣缺乏,一方面是因為公益項目贏利前景黯淡,需要政府補貼,另一方面,是擔心無法擁有相應的管理權與收益權,甚至擔心最終被“關門打狗”。從歷史經驗看,這樣的擔憂絕非庸人自擾。

  第三,貨幣相對充裕。由於投資擴大、基建上馬,全球主要央行發鈔,投資貨幣與全球套利貨幣四處蔓延。

  從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熱錢開始沖擊中國香港地區,導致香港金管局釋放千億港幣、幾十次幹預匯市,以壓低港幣匯率。2013年,全球熱錢流動勢頭有增無減,國内資金流動到發達經濟體進行資源、品牌、技術並購,而大規模的移民推動了人口、資金進入地的房價。發達國家借入零利率的美元、日元,在全球尋找套利機會。可以肯定,中國貨幣政策將比2012年略有寬松,以適應投資增長,全球主要央行的零利率抑制了中國央行的加息空間,2013年真實匯率還將繼續上升,名義匯率加上通脹都處於小幅上升區間,尤其是通脹的預期,正在逐漸加重,導致人們購買資產的熱情上升。

  不可忽視,2013年還有兩個特點,房地產市場繼續分化,溫州、鄂爾多斯、邯鄲等地回升無望,冰山從邊遠地區融化,而大部分省會以上核心城市房價還會上升。另一個特點,房價上升半遮半掩、欲說還羞,有關方面意識到房地產泡沫在將來的危害,因此房地產政策繼續緊縮,而實際需求與經濟決定了房地產市場上漲的内生動力。盡管一步三回頭,盡管戴著原罪的帽子,盡管無數罵名,房地產市場還是在往上走。

  市場有邏輯,路徑依賴也有邏輯,罵聲與政策不可能消除邏輯。

本文摘自《中國經濟站在了十字路口?》


  本書是葉檀關於當前中國經濟觀察與分析、未來經濟預測與前瞻的傾力之作。它濃縮了全球資本市場的智慧精華,與讀者共同分享看懂經濟趨勢的全新視角,傳授了理性投資的基本思維及操作技巧。其中包含了作者對國際國内市場的分析與預測,對股市、樓市、金市、期貨等領域的投資指導,對電商、傳媒、能源、航空等各行各業的經濟分析,對百姓如何正確理財的建議等。可以說,這是一本個人投資理財、政府官員經濟決策、企業高層資本運營、金融機構業務培訓必讀的財經書。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