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借力而行(2)

2013-08-29 07:41:54

  【知恩圖報】

  七八十年前的台灣,一般家庭經濟狀況都不好,因為無力撫養小孩而常將女兒送人做養女或者童養媳的例子相當常見。王永慶家也是如此,由於父親賣茶是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在無力負擔之下,只好將3個女兒送給別人做養女。雖然女兒送人,然而父母還是很挂念,經常偷偷到收養家庭看看女兒,内心對她們一直非常惦記與不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收養的大妹正逢適婚年齡,但當時經濟蕭條且物質非常缺乏,王永慶的碾米廠也被迫關閉,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只好賣掉鐵櫃,換得二百元送給大妹當嫁妝。另兩位被收養的妹妹要結婚時,王永慶希望她們能從親生父母家中出嫁,於是托人向兩家養父母商量,在取得同意後,也回送養父母一筆相當可觀的謝禮,感謝他們體諒親生父母的心情。而在妹妹出嫁時,王永慶也要求她們親自送喜餅給養父母,以答謝對方的養育之恩。王永慶身為長兄,恰當地扮演了“長兄如父”的角色,對弟妹們的關懷與照顧由此可見一斑,尤其以身作則教導他們不可忘本,要知恩圖報。

  為了讓年輕一代秉承台塑艱苦奮鬥的精神,長庚大學在校園中設立了數百級台階的“好漢坡”,讓青年學子每天“爬坡”上學,使他們親身體悟到:只有通過艱辛的“攀爬”才能獲得知識。王永慶認為,艱苦奮鬥的精神只有通過親身經歷才能世代相傳,“做事要做出苦味來,吃苦就像吃補。”[ 摘自王永慶語錄。]

  【台塑“黃埔軍校”校訓】

  無論個人或社會,是否能夠持續發展、進步,根本原因是這個人或社會有沒有充實旺盛的精神力量。被譽為台塑“黃埔軍校”的明志工專(現改為明志科技大學)以“勤勞樸實”為校訓,規定全體學生一律住校,使他們生活作息有規律,實施工讀教育,培養學生的勤勞習慣。因為王永慶深切認識到教育的功能,除了傳道、授業之外,還要灌輸精神力量,使學生畢業後踏入社會,能成為真正有用之才。在學校五年的生活教育期間,明志科技大學的學生除了上課,還要到工廠去工作,因此寒暑假都很短,比起一般學校的學生感覺更辛苦。但是,王永慶認為,一個人在求學期間養成了勤勞樸實的生活態度,對於以後一生的發展將會有莫大的幫助,這就是“先苦後甘”的道理。

   台塑“器物”

  台北市敦化北路201號,白色的台塑集團總部大樓顯得卓爾不群。這裡是台灣社會的經濟坐標,以六角造型的台塑大樓,寓含團結一致的向心力,這種符號寓意常常被台北市民介紹給遠道而來的朋友。大樓内部被台塑集團自行生產的塑料地磚裝飾得簡潔、典雅,整座大樓充盈著“台灣經營之神”的簡潔風格。當年為了打開公司塑料地磚的銷路,王永慶首先想到用它們來“武裝”公司的總部大樓,期望以零成本“塑造”無形的廣告效益。

  作為台灣企業界最大的“金字招牌”,王永慶晚年還在為“推廣”長庚養生文化村的房間進行廣告背書。有一次,長庚生技身心靈轉化中心的蔡褓容正在給王永慶做體檢,隨便聊起家常。蔡褓容告訴大家長王永慶:每個月回嘉義看望80歲的父親,每次都因為舍不得離開而哭泣,常常把父親的心情弄糟。王永慶擡頭看著蔡褓容說:“帶來(長庚)養生文化村住啊!看喜歡哪一間?那裡很好啊!”王永慶告誡蔡褓容“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要第一優先。然後凡事要懂得飲水思源,吃果子要先拜樹頭,要知道感恩(不要忘本)!正如孔子所說:孝,色難[ 意為:孝順最難能可貴的是一輩子堅持和顔悅色侍奉父母。]。

  2004年6月,一棟嶄新的建築聳立在台灣林口華亞科學園區内,這座融合中德建築風格特色的12英寸晶圓廠,增添了台塑企業文化新内涵。它由台塑下屬的南亞科技公司與世界第四大内存研發制造商德國英飛淩科技公司各出資50%組建。台塑產業新思維通過工廠外牆風格顯露玄機,一向謹慎、内隐的台塑集團正逐步展現外向、開放的“包容”之姿。

  這是經營之神的風格,事物表象之下常常蘊含著深意。這些公司符號被視為企業文化的表達系統,企業組織的行動、結構、語言或人工制品皆有其象徵意義。在2005年以前,台塑集團各公司只有一個董事長和一個總經理,即員工心中的董座(王永慶)和總座(王永在)。符號象徵是企業文化的表達形式。前IBM CEO郭士納說:“文化不是遊戲的一部分,而是遊戲的全部”。

  台塑集團在王永慶精神長年累月的熏陶中,形成了特殊的公司語境,如“大樓”在台塑員工心中代表公司“總部”。台塑員工之間交流都以“大樓”稱呼總部,“大樓來電”意味著“最高指示”。經過半個世紀的潛意識熏陶,台塑完成了“統一”的公司價值符號塑造。在台灣商界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幾家公司員工一同在一家餐館用餐,如何判斷哪些人是台塑員工,只要看他們在喝咖啡時有沒有集體刷奶油球的動作即可知。王永慶無時無刻都在借力有形和無形的符號器物之力對員工進行價值理念熏陶。

  兩千多年前,孔子教化君王對國家權力器物應持審慎態度,他認為器物乃國之象徵,不能輕易授人,因為它是國家最高權威的符號載體,是保證國家機器運轉的無形之力。在台塑集團,寄寓王永慶價值理念的文化符號也是公司的最高“器物”,在台塑員工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易經·系辭傳》寫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即所謂“器以載道”。在政治領域,國家權力器物往往能發揮暴力機關無法替代的作用。同樣,在企業管理中,公司文化“器物”發揮著企業制度所無法取代的作用,且成本低、效益高。

  【器物的力量】

  《資治通鑒》:夫禮,辨貴賤,序親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別之,然後上下粲然有倫,此禮之大經也。名器既亡,則禮安得獨在哉!昔仲叔於奚有功於衛,辭邑而請繁纓,孔子以為不如多與之邑。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則國家從之。衛君待孔子而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為名不正則民無所措手足。夫繁纓,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細務也,而孔子先之:誠以名器既亂則上下無以相保故也。夫事未有不生於微而成於著,聖人之慮遠,故能謹其微而治之,衆人之識近,故必待其著而後救之;治其微則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則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堅冰至,”《書》曰:“一日二日萬幾”,謂此類也。故曰分莫大於名也。

  譯文:所謂禮教,在於分辨貴賤,排比親疏,裁決萬物,處理日常事物。沒有一定的名位,就不能顯揚;沒有器物,就不能表現。只有用名位來分別稱呼,用器物來分別標志,然後上下才能井然有序。這就是禮教的根本所在。如果名位、器物都沒有了,那麼禮教又怎麼能單獨存在呢!當年仲叔於奚為衛國建立了大功,他謝絕了賞賜的封地,卻請求允許他享用貴族才應有的馬飾。孔子認為不如多賞賜他一些封地,唯獨名位和器物,絕不能假與他人,這是君王的職權象徵;處理政事不堅持原則,國家也就會隨著走向危亡。衛國國君期待孔子為他處理政事,孔子卻先要確立名位,認為名位不正則百姓無所是從。馬飾,是一種小器物,而孔子卻珍惜它的價值;正名位,是一件小事情,而孔子卻要先從它做起,就是因為名位、器物一紊亂,國家上下就無法相安互保。沒有一件事情不是從微小之處產生而逐漸發展顯著的,聖賢考慮久遠,所以能夠謹慎對待微小的變故,及時予以處理;常人見識短淺,所以必等弊端鬧大才來設法挽救。矯正初起的小錯,用力小而收效大;挽救已明顯的大害,往往是竭盡了全力也不能成功。《易經》說:“行於霜上而知嚴寒冰凍將至。”《尚書》說:“先王每天都要兢兢業業地處理成千上萬件事情。”就是指這類防微杜漸的例子。所以說,區分地位高下最重要的是匡正各個等級的名分。

  人類學家Koreber,A.L.及Kluckhohu認為:文化是包括各種外顯或内隐之行為模式,借符號的使用習得或傳授,且構成人類群體的顯著成就。在台塑集團,王永慶隨時、隨地創造統一的文化符號,讓公司員工形成高度一致的行為信念指引,節約了公司的運行成本。

  美國組織理論學者Richard L.Daft指出,文化是價值觀、信仰、意識、思想方式的集合。它是組織内成員所認同的,通過組織成員一起來分享,以正確方法來教導給新進人員,在組織内象徵著一種不成文以及感受的一部分;組織文化包括看得見的人為事物及明顯的儀式,這些看得見的文化因素反應了組織成員内心深層次的價值觀,這些潛藏的價值觀、假設、信念及思想才是真正的文化。台塑集團正是基於王永慶堅持的文化價值觀,凝聚了數萬員工的心力,形成了持續穩定的競争優勢。

本文摘自《“王者”心法》


  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企業快速茁壯成長,為增強市場核心競争力,學習國際企業先進管理經驗成了必要的共同選擇。台灣台塑集團作為匯集中西方先進管理思想的華人企業,無疑是學習的榜樣,特別是經營之神王永慶作為台塑集團創始人,其一生心血所淬煉的管理思想更是大陸企業追趕國際同行的捷徑。本書是作者在台灣台塑集團實地調研,採訪了上百位台塑集團中高層及王永慶先生的衆多親朋好友的基礎上撰寫而成。全書參考了近千萬字的台塑相關資料,其中很多都是獨家秘聞。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台塑王永慶管理經營理念對企業永續經營所產生的影響;下篇側重於闡述台塑王永慶管理理念所包含的企業社會責任思想。
  本書融理論性與故事性為一體,是一本適合企業管理專業人士與一般讀者的企業管理類參考書。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