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人口對比(1)

2013-08-29 10:07:34

  人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主體和人類社會存在的載體,人口的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社會、民族、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做為社會生產和消費的主體,人口數量的多寡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大影響。

  美國能夠長期成為世界霸主,持續不斷增長的人口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當前,美國是僅次於中國和印度的世界第三人口大國。2010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人口總數為3億八百多萬,從人口總量上來看僅有中國的1/4左右,還不到世界人口的1/20(2011年8月世界人口約為69億5千萬左右),但是在所有發達國家中,美國的人口是最多的,擁有最大的人口規模效益。

  美國作為發達國家中人口總量最多的國家,其龐大的人口數量為美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國内市場和人力資源基礎,這是維系美國全球影響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900年美國人口有七千六百多萬,到2010年增長了約4.5倍,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僅有1918年、1944年、1945年因為戰争人口略微減少,其餘年份全部淨增長。美國的高人口增長率在發達國家中也占絕對優勢,這為美國在未來保持世界人口大國進而維持和鞏固其全球優勢地位提供了可能。美國已經連續五十年人口增長率保持在8.0%以上,根據美國統計局的數據,具體增長率為:1960~1970年為13.4%;1970年~1980年11.4%、1980年~1990年為9.8%,1990~2000年13.1%,2000~2010年8.46%。[當代美國經濟 p25~p26]較高的增長率,使美國沒有而沒有像其他發達國家陷入人口老齡化的困境,主要歸功於大量的移民以及移民帶來的較高生育率。持續不斷增長的人口,除了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外,也緩解了社會養老壓力、戰争兵役等問題。

  美國衆議院議員的選舉,是按照每個州人口數量按比例分配,所以美國的人口普查是每年一次,誤差率極少。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美國人口在十年間增長了9.7%,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我們知道,伴隨著受教育水平提高、生活的富裕,人民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會減弱生育意願,政府對生育進行的獎勵都很難阻止生育率的下降,由此帶來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成為發達國家必須需要面對的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

  45歲至64歲這個年齡段的人口在十年間增長了二千萬,達到八千多萬。現在歐美發達國家平均人口壽命普遍在80歲以上,也就是說,在十年後,美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將會突破一億。美國自1970年以來,十年間平均人口增長率在10%左右。據此估算,2020年,美國的人口大概在3億5千萬,其中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5%。這在福利保障相對比較完善的美國,養老、醫療費用將是一筆巨大的開支,也是為之前的“人口紅利”埋單。

  數量衆多的人口是美國做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消費國的基礎,人口總量的減少和人口的老齡化,會使經濟增長放緩漲甚至衰退,進而削弱它在全球的影響力。為了應對這些危機,美國主要通過移民來調整人口年齡結構,避免人口老齡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出現的“嬰兒潮”(baby bomb)改變了美國人口年齡結構,帶動了戰後地產行業、汽車行業的繁榮(註:美國戰後經濟的繁榮另外一個因素是不斷上漲的軍事開支),促進了經濟的高速增長——1965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為7191億美元(挂鈎2005年美元購買力),至1981年美國的31268億美元。1980年後,美國的經濟增長遇到瓶頸,再加上受日本、西歐等國家的競争,出現長期的貿易逆差,經濟增長開始放緩,在全球的影響力也開始變弱。這個時候吸收移民的數量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1980——1989年吸引的移民數量比上一個十年增長了46.99%,1990年——1999年,增長了56.55%。同樣的事情在2008年後又發生了,在次債危機後美國又放低了移民的門檻,因為移民帶來的消費在增加美國就業和改善美國資產負債表方面具有相當顯著的作用(美國2008年次債危機救市政策分析詳見第三章“日元國際化”部分)。所以,這種現象的出現絕對不是單純的巧合,在美國高移民門檻下,大量的移民帶來了巨額的資本和人力資源,可以彌補了美國實力的衰退,為美國的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同樣位居發達國家的日本社會,在進入老齡化後,雖然鼓勵生育,但是成效並不大,它又嚴格的限制移民,造成内需疲軟,在日本經濟失落的十年中,一直依靠政府大規模投資基礎建設來維持國内經濟。

  美國蘭德公司2008年發表了《美國的科學技術競争力》報告,指出美國是移民的受益國。報告說:美國科技隊伍的擴大多數來自外國出身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曾經在美國學習或者在本國完成學業後移民到美國。美國是外國科技人員流入的受益者。自1980年以來外國人已經幫助美國科技就業以每年平均4.2%的水平迅速增長,而美國本土的科技畢業生數量每年平均只增長1.5%。外國出身的科技人員在美國就業有助於控制科技領域工?的上升,降低研發成本,同時也使美國減少了教育經費。大約有70%的外籍博士學位獲得者在美國至少服務兩年,而20世紀50年代這個比例是50%。高科技移民的流入為美國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當代美國經濟 P12)依中國留學生為例,中國留美攻讀科學和工程的博士生有兩大特點,一是人數多,2002年美國招收攻讀科學或工程博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有7850人,其中中國留學生2139人,約占美國攻讀此類博士學位外國留學生的27%,人數排在第一位。二是畢業後回國的比例低,2002年在美國獲得科學和工程博士學位的中國研究生,2007年回國的比例是8%,仍留在美國的比例是92%。遠遠高於世界各國此類學生畢業後回國比例38%、留在美國62%的比例。我們看一下從1987年至2002年,在美國獲得理工科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在畢業5年後回國的情況。1987年獲得理工科博士學位中國留學生到1992年仍留在美國的人數比例是65%,也就是說1987年在美國畢業的理工科博士生到1992年最多有35%回到了中國。1990年獲得理工科博士學位中國留學生到1995年仍留在美國的人數比例是88%,1992年獲得理工科博士學位中國留學生到1997年仍留在美國的人數比例是92%,1994年獲得理工科博士學位中國留學生到1999年仍留在美國的人數比例是91%,1996年獲得理工科博士學位中國留學生到2001年仍留在美國的人數比例是96%,1998年獲得理工科博士學位中國留學生到2003年仍留在美國的人數比例是90%,2000年獲得理工科博士學位中國留學生到2005年仍留在美國的人數比例是92%。[數據來源:中國留美理工博士為何不回國? 喬磊 www.bwchinese.com]

  在五十年間,美國社會人口的“中間年齡”值增長了7.7,平均每十年增長1.54。在這種年齡結構不可思議年輕的背後,是建立在五十年間其他國家向美國移民三千四百多萬的基礎之上,對於移出國,這意味著巨額財富的流失。美國為了解決2020年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吸收其他國家移民的數量必定出現新的增長。

  在這裡,可能有人會有疑問,為什麼人口的增長對美國經濟有促進作用,沒有拖累美國經濟發展的後腿?

  人類在經濟活動中扮演著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雙重角色。當生產價值大於消費價值時,人口的增長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反之,將會成為經濟發展的絆腳石。嬰兒和老人幾乎是純粹的消費群體。在福利國家,孩子的撫養和老人的贍養國家占大頭,或者是全部。他們在人口中的比例越高,占據的公共資源就越多,造成國家財政壓力。但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孩子會長大成人,老人曾經年輕過,他們都會成為社會生產者。發達國家人口教育比發展中國家要高,再加上因為制度、科學技術等優勢,使得在經濟活動中人均生產效率遠遠高於發展中國家,這就意味著他們在生產活動中創造的財富遠遠大於生活所需要的消費。在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結構的單一、經濟活動附加值低等因素,很容易造成勞動力的浪費,不能發揮應有的價值,這個時候,過多的人口很可能會影響經濟的發展,比如中國在未加入WTO之前,農村有大量勞動力賦閑,而加入WTO之後,城市就業機會幾乎吸納了農村全部的剩餘勞動力,並由此推動十年間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

  在非發達國家,社會福利保障不完善,家庭是撫養孩子和贍養老人的主體。政府對公共設施投入的不足或忽視,造成社會資源供需之間的不平衡,我們現在遇到的上學難、看病難等問題的原因就在於此。政府財政收入在2005年是31649.29億,占GDP17.11%,到了2011年,僅上半年收入56875.82億,占GDP27.82%,全年財政收入很可能突破十萬億大關,在五年間,財政收入漲了三倍左右。根據我們的國情,不要求向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福利看齊,“全民醫療”、“免費午餐”等之類的政府完全有能力解決。另外,在公共服務中還存在嚴重不公平,即一小部分人享受了超額的資源。

  在人類依農業社會為主體的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人和土地,理論上人口可以是無窮盡的,而土地等自然資源卻是固定的。在漫長的農業社會中,生產技術、工具等方面的改進非常緩慢,生產效率也長期徘徊不進,人口的增長達到自然資源的承受限度時,大自然就要求人類必須減少人口的數量,或者人類自身通過戰争等方式來平衡它們之間的關系。歷史為馬爾薩斯的“人口法則”提供了有說服力的材料。然而到了現代社會,經過工業革命,科學技術已經替代自然資源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同樣是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優良的種子、人工化肥等的應用,使得土地單產量得到了成倍的提高,機械化耕作工具的使用,過去需要數百人的工作量,現在一個人就可以完成。Angus Maddison的計量經濟史研究發現,1000-1820年間,世界人口增長了四倍,而世界人均收入只增長了50%,而1820年至1990年代,世界人口增長了五倍,人均收入增長了八倍。[人口紅利、劉易斯轉折點與經濟增長 週祝平]科技的進步讓“馬爾薩斯主義”破產(中國代表的是馬寅初先生的“人口崩潰論”),但是經過多年國家機器的宣傳,社會還廣泛存在著他們的影響力。時代環境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執政者的思想水平依然停留在那個時代。

本文摘自《中國離世界還有多遠》


  講述2008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嚴重打擊了美國經濟,之後兩年更是席卷全球,歐美衆多國家的經濟陷入低迷。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則取得了不低於8%的高速增長。接下來。中國經濟上超越美國、人民幣取代美元成為國際貨幣、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主導者似乎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但事實上,“盛世”中的中國和危機中的美國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也絕非一朝一夕可以縮短。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