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成功公司進行的大規模研究表明,創新力量是維持商業成功的關鍵所在。常青計劃在10年的時間裡,集結了來自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達特茅斯學院、沃頓商學院及其他大學的諸多學者。他們的任務是,明確卓越而經久不衰的公司與平庸公司之間的區別。
不出所料,他們發現卓越公司都有大規模創新,而且對此並不避諱。“他們緊盯著最有利的機會和有望改變整個行業的全新產品理念或技術突破……對於只滿足於兩位數增長率和利潤率的公司來說,適度的改進是不夠的。他們的關註焦點是突破性創新,是能夠把對手逼退的理念。”
那麼“全新”的理念和突破來自何處?創新研究專家會告訴你,它來自協同。我的好朋友克萊頓·克裡斯坦森教授或許是全球最頂尖的領域專家了。他說,突破性創新永遠是颠覆性的,它往往出現在不同觀點和古怪聯系相互碰撞的“邊緣”。它不是主流,不是那些存在於大多數公司辦公場所裡的同質性思維。
這是一個悖論。我們知道,卓越公司可以有高度創新性,但我們也知道,高度的創新源自市場上古怪的、前所未有的颠覆。那麼,作為相對不活躍的“企業界”的一部分,卓越的公司是怎樣抓住偉大創新的呢?
尋找!他們理解協同如何起作用,也積極地培養協同。他們很多人一直都在培養第3選擇。相反,平庸的公司對新思想抱有深深的疑慮。他們厭惡颠覆,處在一個兩種選擇的“我們對他們”的世界裡。他們將自己缺乏進步歸咎於外力,他們將颠覆性技術視為威脅。創造力專家愛德華·德·博諾這樣描述這種特殊心理:“那些身處困境、急需新想法的公司總是到最後才去尋求颠覆性的技術。他們確信自己的想法沒有什麼不對,只是時運不濟——所以尋求更好的想法是毫無意義的……曾經有家著名的公司對我說,他們面臨著嚴峻的困難,以至於沒時間去創新!也許正是這種態度令他們陷入困境。”
與此同時,擁有第3選擇思維的公司歡迎這種颠覆。他們在維持現有事業成功的同時,樂於接受來自於外部多種多樣的新想法。他們發展出雙重人格,既能促進現在,又能開發未來。
擁有第3選擇思維的公司的文化不同於缺乏創造力的公司。科學家指出,蟻群中的“新生力量”可以幫助它們在最荒涼的環境下生存,比如混凝土或者人行道的夾縫中。他們所說的“新生力量”指的是螞蟻聚在一起,共同解決生存問題的微妙特性。我喜歡將第3選擇的文化與珊瑚礁做類比。如果你在加勒比海或澳洲海岸潛水,你就會發現這些美麗的珊瑚礁,它們由魚、蕨類、軟體動物以及各種顔色和種類的海藻組成。暗礁表面看起來是活的,它隨水流擺動,就像風中花園一樣,而暗礁的深層部分則是石灰岩。生物學家告訴我們,新的珊瑚物種就生長在生物多樣性更強、與所謂的“物種富足中心”互動更強的“邊緣地帶”。公司同樣如此。那些重視差異、能找出多元化思維熱點的公司才會繁榮發展,而那些選擇防禦心態的公司就會僵化,趨於滅亡。發現協同的最好地方是“邊緣地帶”,那裡的人們擁有多樣的優勢和多元觀點。
本文摘自《第3選擇》
我們的面前總是充滿難解、看似無解的問題。於是我們失望、決定放棄,或勉強接受一些最終還是會讓自己覺得很糟的妥協。
面對任何問題,大家慣用的第1選擇就是按照“我”的方式,第2選擇就是按照“你”的方式來進行。沖突點往往就在於,到底是你的選項比較好,還是我的。因此,不論選擇哪一方,都會有人覺得受傷或犧牲。史蒂芬R26;柯維指出,這時不妨考慮第3選擇:超越你的或我的方式,設法找到更高明、更好的方法,讓雙方都能從沖突中找到一條出路,稱之為“第3選擇”(The 3rd Altern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