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幾年我還賣過塑料桌佈,做販賣塑料桌佈生意的時候,我們是三個人合夥做,兩個“大人”,一個“小孩”,我年紀比較小,另外兩個合夥人是我父親的朋友。他們兩個沒有本錢,我父親出本錢,讓我跟著他們學習,一開始他們以為小孩不會做生意。
我們三個人一起去山東淄博市,住在張店區,每天早晨每人備上兩大包塑料桌佈,坐客車到週邊各地區趕集賣,往往是年紀最小的我賣得最好。
當時我們各自騎上自行車,運上塑料桌佈,去趕集,到一個一個集市銷售塑料桌佈。他們兩個到了集市就擺個攤開賣,而我卻不同。我多用了一點心,俗話說“天時不如地利”,我到了集市,不急著擺攤,而是先在整個集市上轉三圈,“考察”地形。我主要是看看哪個地段最好,哪裡是絕大部分來趕集和趕集回去的人的必經之地。我就在這樣的必經之地設點擺攤,再加上一定的銷售技巧(主要是察言觀色,看每一個顧客不同的需求,揣摩他們内心的想法,有時候也需要用欲擒故縱的小技巧),於是我賣出去的貨總會比另外兩個合夥人多一些。
當時我只是隐約覺得到了集市不急著賣,花點時間看看環境,找個合適的地段再賣,應該會比隨便找個地方賣效果要好很多,我想花時間找個好的地段肯定有助於銷售,這點時間花下去肯定是值得的,磨刀不誤砍柴工。後來我進一步思考,做任何生意、做任何事情,想要做得更好,選時選點的功夫必須要花下去,這往往是決定生意成敗的關鍵因素。期貨更是如此。
本文摘自《一個農民的億萬傳奇》
“市場運動遵循天道規律,價格趨勢源於供求動力”,這是傅海棠先生做期貨的核心觀點和具體操作的指導依據。這明顯高於目前期貨市場絕大部分的交易哲學、投資理論和操作方法。
傅海棠先生的人生故事,還有著很強的激勵意義,不單是對六七億農民,對所有進行投資和想要進行投資的人,甚至對所有奮鬥中的人,都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激勵意義。
他的操盤方法、投資邏輯、經濟思考也很有價值,體現了他的獨到思想、實幹精神和講究實效的出發點,不愧於他“農民哲學家”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