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養豬,就得借錢。
為了籌錢,我先去找老嶽父,聽了我對生豬市場的分析,老嶽父找來他鄰居的一個親戚,那人比較“有錢”,我向他借了1萬元,按照2分1月息簽下借條(2分1月息即每個月2.1%的利息)。
我又找我父親,讓他幫我想辦法籌點錢。父親很不樂意,不過還是找來了一個他要好的鄰居。由父親做擔保,我向那位鄰居借了4000元,利息也是按2分1月息計算,立下了借款字據。
當時我決定借錢養豬,不但是父親反對,鄰居、親戚、叔伯們也反對,他們都勸我不要養豬,和我說“誰養豬,誰虧錢。”就在借4000塊錢立字據的現場,父親還當著債主的面說“你養豬,得賠錢。”那時我心裡很不舒服,想著你這麼說,別人還把錢借給我,當人家是傻瓜嗎?萬一人家反悔不借了咋辦?我心裡很不服氣,一定要讓父親看看,我養豬到底是賺是虧!
一般農戶的想法都不符合哲學思想,如果養豬永遠虧錢,那麼養豬的人就會絕迹,豬是靠人工飼養的,沒人養豬了,那豬豈不是也會絕迹?豬肉是中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人們的飲食習慣不可能短時間内有180度的轉彎,所以養豬永遠虧錢是絕對不可能的!是不符合邏輯的!是沒有道理的!
1996年3月份,我買進仔豬時,第一批買了28頭,當時市場毛豬的價格是2塊5毛一斤,我買的仔豬價格是3塊一斤。我當時想買大一點的仔豬,可賣仔豬的人不願把豬養太大(不看好豬市,嫌養太大成本高),都是很小就賣了,我也就只買到了小個的仔豬。當時的生豬價格已從前幾年的高點3塊七八一斤跌到2塊5毛一斤,因此我的仔豬幾乎買在最低價。而當時的飼料,玉米只有5毛1一斤,豆粕7毛一斤,我當時5毛1買進一批玉米,第二批買得價格更低,4毛1。當時我看跌飼料,看漲生豬,因為豬少,吃的飼料就少,生豬會供不應求,而飼料則會供過於求,豬價會漲,飼料價格會跌。(飼料賤,豬貴,才能產生暴利)
我開始養豬的時候生豬價格2塊5到2塊6一斤,一個月後生豬價格跌到2塊4了,有鄰居便質問我“你知道生豬現在多少錢一斤嗎?”他非常不理解我為什麼這個時候養豬,他感覺我做了一件明擺著要虧錢的事情。
當然,這位鄰居,很快就大跌眼鏡了。我的豬才養了兩三個月,生豬價格已經成倍上漲,漲到了4塊5毛一斤,這時市場上生豬奇缺,豬販子、殺豬的都買不到豬。我的豬才養到100斤的時候(一般養到200斤左右出售),就有豬販子經常到我的豬舍轉悠,問“你的豬什麼時候賣?”
1996年7月我把養成的第一批28頭肥豬賣掉,馬上又買進50頭豬仔。到了年底,生豬價格漲到了6塊多一斤,春節的時候豬肉更是漲到了10幾塊一斤,我記得那年春節,家鄉農村的不少人都沒吃上豬肉。
因為仔豬買得便宜、飼料買得便宜,肥豬賣得貴,1996年我投入1萬多元,養了兩批豬,當年的利潤就超過5萬元,這讓村裡人覺得是個奇迹,甚至有人給我取了個名號“小諸葛”(諸和豬諧音)。養豬能在一年内翻三四倍,像這樣的機會,恐怕一生都只能遇到一兩回。由於當時條件有限,無法籌集更多資金,如果有足夠的本金,一年會賺到很多錢。
現在回想起來,決定養豬時我已經欠債,為了養豬再次借錢,舉債的利息又很高,如果看錯了豬的市場價格走勢,我可能幾年甚至十幾年都不得翻身。
本文摘自《一個農民的億萬傳奇》
“市場運動遵循天道規律,價格趨勢源於供求動力”,這是傅海棠先生做期貨的核心觀點和具體操作的指導依據。這明顯高於目前期貨市場絕大部分的交易哲學、投資理論和操作方法。
傅海棠先生的人生故事,還有著很強的激勵意義,不單是對六七億農民,對所有進行投資和想要進行投資的人,甚至對所有奮鬥中的人,都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激勵意義。
他的操盤方法、投資邏輯、經濟思考也很有價值,體現了他的獨到思想、實幹精神和講究實效的出發點,不愧於他“農民哲學家”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