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印度幾乎不知道怎麼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生活和安排時間。年長的親戚們會評價她的膚色。她會因為吃錯了東西挨批評,因為民間傳統相信飲食習慣會引起某種疾病。在美國,沒有人評判她或對她進行監督,我父親會很快吃掉她做的飯,根本不會註意她吃的是不是也和自己的一樣,而我母親發現自己陶醉於各種新鮮食物的味道中。
我父母是在法語培訓班認識的,班上學生只有他們兩個。父親根本沒學過法語但需要在工作中使用,為的是向非洲的法語國家出售卡車和巴士;母親大學主修法語,上培訓班只是為了提高口語能力。父親雖然什麼都不懂但卻常常舉手,所以成了老師的寵兒,而母親雖然什麼都知道,卻總是靜靜地坐著,看著這個熱情上進的工程師。她最大的表示也只是讓家裡的司機每天把汽車停在父親等車的公交車站,讓他搭車。父親可不像她那麼克制。他一次次地邀她出來,雖然每次都遭到拒絕。
有一天他把自己從商學院拿的金牌帶到課堂上,神秘地從衣兜裡拿出來給她看。她報以微笑,對他刮目相看,但也僅此而已。
母親的羞怯是有理由的。她來自印度最北邊的旁遮普,他則來自最南端的泰米爾。她從一開始就告訴自己,他們之間根本不可能。即使她心中十分渴望,但她知道最後將無果而終。他們來自不同的世界,她不想讓這個好男人為自己空耗光陰。
外祖父母是印度分裂的難民。1947 年英國撤離時將印度次大陸分成兩塊,印度西北部那一片一夜之間成了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外祖父母都出身於拉合爾(Lahore ,在今巴基斯坦境内)有教養的富裕家庭,他們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財產和地位。在新獨立的印度,他們的家和許多旁遮普家庭一樣,另起爐竈,適應社會,舉步維艱地重新過上富裕的生活、擁有令人尊敬的地位,雖然在新劃的邊境線那一端,他們的家族早就享受過這種日子。到1955 年我母親出生時,他們幾乎已經感受不到劃境的創痛了。
外祖父母住在孟買南部,這個狹長的海島城市的尖端,外祖父就職於全球聯合利華的印度分部——印度利華公司。他們並不覺得日子過得富裕,那個年代很少有人會有富裕的感覺:偶爾,外祖母精打細算的生活費會提前用完,她不得不向女兒借之前給她的零花錢。但是他們的生活環境是國際化的、開放的。外祖父母在由公司付費的商務旅行中出國旅行,在倫敦的特拉法爾加廣場就餐,在法國巴黎看公共遊泳池,還在阿姆斯特丹看過脫衣舞表演。外祖父會坐在陽台上的白色藤椅上,一份接一份地翻閱報紙,等到了中午他可以老到精準地剖析任何國家的政治局勢,勝過這些國家的很多公民。他身著剪裁十分合體的西裝,言談中經常冒出“哦,你知道我1957 年以前在倫敦時”一類的話。外祖父母的房子位於孟買最好的公寓大樓裡,其中一所屬於一個著名的海濱物業,叫巴克塔瓦。他們在這些房子裡款待外祖父的同事們,他們也人情練達、眼界開闊,大家喝著威士忌,聽著邁爾斯R26;戴維斯絲絨般柔滑的小號聲沿著牆壁流淌。
母親性格獨立自強。她在同齡人中是有魅力的領袖,出演話劇、組織活動、為慈善募款。她經常袒護自己的弟弟,姐弟倆都鐘情於爵士樂和搖滾。她看伊妮德R26;佈萊頓、簡R26;奧斯汀和毛姆的書,聽全印度廣播電台(All India Radio )定期播放的西方音樂,也聽印度電影歌曲。
但是他們環境的西化和現代可能只是一種假象。盡管有邁爾斯R26;戴維斯,但母親依然受制於和父輩同樣的文化——榮譽,這是在拉合爾長大的外祖母從小就被灌輸的文化,雖然對每一代婦女都稍微放寬,但並未徹底消除。回想一下母親後來說到的印度往事,我們明顯能感覺到令人窒息的不必要的壓抑。十幾歲甚至二十多歲時,大人很少準許她去參加派對。有一回,大人讓她和表姐妹去一個迪斯科舞廳,但是有一個條件,必須帶上身材高大、身著白色紗麗的守寡的祖母。(由於極度缺乏娛樂活動,她們只得答應了這個條件。)母親年紀再大一些時,外祖父母不準她出外和男性朋友吃飯。外祖母擔心“社會”會說閑話。
母親二十多歲時成了一名法語翻譯,除了秘書外,她的辦公室裡就她一個女員工。當她在辦公桌之間穿行時,她的短發和杏仁眼吸引來許多饑渴的目光。有些人在工作中表示對她有意思,但是她根本不予考慮,因為她暗自認為父母會為自己安排終身大事,因此她很可能嫁給某個出身不錯的旁遮普男孩,他家也在孟買,他的父母七拐八拐地知道她的父母,他們不會幹出什麼聳人聽聞的事情。嫁給另外的人甚至移民到美國去的想法,在那時的她看來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只有像我父親這樣有說服力的人才能讓她改變心意。
本文摘自《亞洲崛起與壯大的見證》
本書作者和奈保爾相似,是移民海外的印度後裔,作者受到印度文化和美國西方價值觀的雙重影響。他是印度經濟、社會變革的親歷者。他以一個局内人的外界觀察家身份,對審視印度發展現狀以及未來前景做出了客觀的全新思考。每一個他筆下的印度故事的觀察和評論都非常透徹、精辟。
作為新興市場之一,印度的高速發展令世人矚目。本書從從夢想、抱負、自豪、自由等六個層面講述印度社會發展的變化和人們生活、思想境界的變遷,講述了印度這片古老的土地極度渴望激情、民主、熱烈的思想註入,打破它的階層束縛,迅速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作者採訪了諸多當事人,以獨特而深刻的筆觸,向您呈現了一個所有東西方媒介眼中不曾看到過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