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是創造出來的,絕對不是印鈔就能印出來的。這是《資本實證論》一書作者、奧地利經濟學家龐巴維克先生論證出來的。如果印鈔就能印出財富,我們還要科技、農業和制造業幹什麼?
中國全員勞動生產率在全球處於低水平,而中國人卻是在全球範圍内消費最多的國家,何故?鈔票印多啦,而這些多印出的鈔票被極少數人私分了,他們拿著多印出來的鈔票滿世界招搖。而沒有滿世界招搖的人只做兩件事:一件事是在中國買房子,尤其去大城市買房子,所以,城市越大,空置的房子就越多;另一件事就是買黃金藏在家裡的地窖裡,以應付未來人民幣的大貶值。
房子和黃金,恰恰是這兩種東西,未來最不值錢,因為它們的價格暴漲都是鈔票增量過大的產物,不能體現它們的真實財富價值,除非你現在就賣掉,否則,未來只有貶值的份。道理很簡單,中國再印鈔,大米價格就會沖上20元一公斤,豬肉價格可能會達到80元一公斤。在全球範圍内都找不到這樣高的價格,就像我們現在在全球範圍内也找不到中國這樣的房價。當然,只是相對平均購買力而言。物極必反,虛高的價格遲早會迎來深度下跌是基本規律的必然體現。
第一節 中國的黃金投機風潮
我先來說黃金。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有點像馬克R26;吐溫筆下的《鍍金時代》,浮華盛世,財富遍地,到處傳說著一夜暴富的神話,卻鮮有類似於馬化騰、江南春等人的創業傳奇——這種景象是這個特殊時代造就的。在這個時代,中國黃金的投機風潮也是史無前例的。
2004年,中國金條的總消費量不超過10噸。這是一個不足為道的數據,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個時候中國人消費黃金是理性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幣值較為穩定。而2011年,中國金條的總消費量達到213.85噸,再創歷史新高。如此暴增的黃金消費量,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嗎?金條現在值錢,將來能值多少錢很難說,因為黃金的定價權在美元手上,如果現在是中國、印度和巴西買黃金的人最多,那麼,最後黃金價格從現在的1 580美元每盎司(1盎司約等於28.3克)跌到389美元每盎司絕對不是猜想。①
2004年,那時的中國經濟正在穩步發展,盡管貨幣供應量依然偏大,但是沒有惡性通脹的苗頭。因為受到伊拉克戰争的影響,美國消耗了大量的美元,當時的國際黃金價格從298美元每盎司開始暴漲,達到了389美元每盎司的水平。可見,這場戰争引發了黃金價格上漲。而後,印度洋海嘯爆發,黃金價格又受到一股力量的推動,漲到456美元每盎司,此後價格趨於平穩。2005年8月29日,卡特裡娜飓風登陸美國,比印度洋海嘯造成的災難更大,但是當時的黃金價格也沒有明顯上漲。舉這幾個例子,我想說的是,黃金價格上漲其實與貨幣通脹沒有關系,與自然災難關系也不大,受戰争的影響才最大。
再來看一個數據:2011年,中國黃金消費量761.05噸,比上年增加189.54噸,同比增長33.2%。據中國黃金協會的統計,2011年的黃金消費量中,黃金首飾占456.66噸,同比增長27.9%;金條占213.85噸,同比增長50.7%;金幣占20.80噸,同比增長25.2%;工業用金量占53.22噸,同比增長12.3%;其他用金量占16.52噸,同比增長93.9%。2011年,中國黃金產量達到360.957噸,比上年增加20.081噸,增幅5.89%,再創歷史新高,連續五年居世界第一。註意,這個數據所顯示的“世界第一”,也說明人民幣發行量為全球第一,貨幣貶值幅度為全球第一,通脹為全球第一。
2011年全球黃金開採量2 812噸,其中前十大產金國分別為:中國369噸,澳大利亞259噸,美國233噸,南非214噸,俄羅斯198噸,秘魯178噸,印度尼西亞115噸,加拿大108噸,加納91噸,墨西哥85噸。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中國透支資源的力度史無前例。但是,最近數年全球黃金開採量一直比較平穩。也就是說,其他國家並沒有大量開採黃金,而是進行了有序開發。自2004年以來,全球黃金開採量分別為:2004年2 493噸,2005年2 548噸,2006年2 486噸,2007年2 473噸,2008年2 409噸,2009年2 553噸,2010年2 652噸,2011年2 812噸。
本文摘自《黃金崩潰》
黃金真的是“避險之王”?為什麼歷史上出現那麼多黃金危機?近在眼前的,2013年4月的黃金斷崖式跌停,又如何解釋?
在現代貨幣體系中,黃金已經成為國際資本絞殺黃金多頭的工具。
對中國人來說,黃金已經不是黃金,只有透徹理解黃金本質,我們才能把握財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