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黃金價格是一種信號,是美聯儲判斷金磚四國通脹見頂的指標,又是國際資本進入或者逃出的預警報告。只要黃金價格依然上漲,國際資本就將流入這四個國家;一旦黃金價格見頂狂跌後,就是國際資本出逃的開始。
在全球經濟史上,由美聯儲來炒作黃金,這是唯一的一次。上幾次黃金危機都是市場自己炒作的,盡管有幾大財團參與,但不影響市場行為,而本次炒作卻是由美聯儲主導的,這就上升到了國家金融戰略的高度。這裡面的因素很值得分析。
讓我們先來看看美聯儲為什麼要以黃金為市場槓桿。每當黃金價格停止上漲,美聯儲就設法打壓美元指數,推動黃金和國際大宗資產價格上漲——在推出QE2之後,美聯儲四次放風要推出QE3,四次都引發黃金上漲,一直將黃金價格推到暴漲的頂峰,最後一把絞殺黃金的多頭。2011年末,黃金價格從1 920美元每盎司直落到1 535美元每盎司,國際期貨市場的黃金多頭被全部絞殺。但是,多頭不死,抄底資金依然進場,中國海外投資公司開始在1 660美元每盎司上方增持黃金,帶動黃金價格上漲到最高1 784美元每盎司。之後價格繼續下滑,因為多頭已經無力再攻——金磚四國已經全部陷入衰退,貨幣無法擴張。
美聯儲推出金磚四國的時代,被資本市場稱為“黃金美元”的時代,其標志人物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而在此之前的17年為“石油美元”的時代,其標志人物是當時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黃金見頂之後,就是金磚四國通脹達到頂峰之時。也就是說,國際資本在這四個國家的使命已經完成,逃離的時候到了。
大概這就是美聯儲真正的意圖。當然,美元要支撐每天成交額達到6.5萬億美元的龐大的國際資本市場,每個經濟週期内都會營造熱點,上一個週期熱捧的是石油,這一個週期熱炒的是黃金,下一個週期將會制造什麼熱點,我將會專門著述。
第三節 國際資本如何炒作黃金
沒有金磚四國的經濟增長,就沒有黃金價格的上漲,這不僅僅只是一種市場現象,更是美元中長期戰略的組成部分之一。
請看看吉姆R26;羅傑斯在2010年是如何說的:“在10年之内,黃金價格會上漲到2 000美元每盎司,在未來的9年裡上漲到這個價格不是什麼難事。可能有比黃金更好的投資品,比方說白銀、大米等你想不到的東西。但我有黃金投資,而且我不會賣出我的黃金。”
現在他是如何說的呢?
2012年12月19日,羅傑斯接受CNBC採訪時說:“要小心,多頭太多。黃金會有一次盤整,現在已經是1516個月内的調整,我認為這是正常的。調整可能會持續更久。”
羅傑斯還說,大部分資產的價格每一兩年就調整30%,即使在大牛市,30%的調整也是正常的。但黃金價格在過去12年裡只有一次調整,連續12年金價都在上漲,這種避險天堂資產只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出現一次大盤整,當時金條價格大跌32%。羅傑斯認為,雖然全球很多國家啟動了貨幣寬松政策,讓貨幣貶值,使黃金的投資者增加,但如果需求回落,可能對黃金價格構成威脅。
2012年3月,全球黃金最大消費國印度的財長發佈命令,將進口黃金的關稅增加一倍,提高至4%,並且向印度大部分黃金珠寶商徵收0.3%的銷售稅。羅傑斯對此評論稱,印度政客開始把國内貿易逆差高歸咎於黃金。假如印度減少黃金進口,對所有的黃金多頭而言都是巨大打擊。
國際對沖基金巨頭之一的約翰R26;保爾森在2007年時說:“黃金價格可能在未來35年攀升至4 000美元每盎司。”
現在5年過去了,結果如何?不需要我說了。
比保爾森更為離譜的是中國的一幫財經評論員,他們在2009年稱,黃金將於明年攀升至2 5002 800美元每盎司,更有甚者直言可能達到5 000美元每盎司。可能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黃金,這種週期性炒作的商品,它的使命已經結束,其標志就是金磚四國經濟全面陷入衰退。
這種僞專家們的狂熱遠比中國樓市所表現出來的勁頭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有的財經作家著書立說,聲稱“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財富賺取機會來了”“只有黃金才能抵禦通脹”。天!世界上有這麼好賺錢的事嗎?不可能,今天不可能,將來也不可能,因為我們首先必須知道的是:你究竟在賺誰的錢?你在賺美元的錢?有幾人有這麼大的本事?
黃金的炒作,達到人類有史以來的頂峰,是什麼原因?從歷史上看,中國30年來有過三次通脹,唯獨本次通脹是尤為值得註意的。
《東方早報》的一位記者曾梳理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的3次大的通貨膨脹:
1. 第一次通脹(19791980年)
改革開放初期,1979年和1980年,我國連續兩年財政赤字都達170億元以上,國家不得不增發130億元貨幣來彌補國庫虧損。1980年底,全國市場貨幣流通量比1978年增長63.3%,大大超過同期工農業生產總值增長16.6%和?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37.3%的幅度,自然引發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次通貨膨脹,使商品價格上漲率達到6%的波峰,到了經濟危機的臨界點。後經過壓縮基本建設投資、收縮銀根、控制物價等一系列措施,這次通貨膨脹得到抑制。
2. 第二次通脹(19861988年)
1986年後,由於政策調整,隨著商品價格的放開和工資改革的推行,舊有價格體系和經濟結構中的不合理因素又使通貨膨脹再度爆發。1987年底,貨幣供應量達到1 454億元,比1983年多出925億元,增幅為174%。這是因為工資改革、職稱評定及隨之而來的基本建設投資大規模升溫,鄉鎮企業以銀行信貸形式大批上馬,導致了市場對貨幣的大量需求。1988年3月,上海率先調整了280種國民經濟必需商品的價格,接著各大中城市相繼提價,提價率占商品總量的80%,價格平均上漲30%,最高者達到80%,尤其是家用電器、摩托車、石油等化工產品。據有關方面統計,1988年的零售物價指數,創造了新中國成立40年以來上漲的最高紀錄,達到18.5%,當年財政價格補貼高達319.6億元,商品供求差額為2 731.3億元。中央迅即作出反應,召開會議整頓經濟秩序。
3.第三次通脹(19921994年)
由於市場經濟改革,國家全面放開了對過去發放票證、限額供應商品的限制,允許其以溢價形式,根據市場供求關系自由定價。同時,計劃經濟時期由國家統一定價和指導價格的幾乎所有商品,都開始根據成本和市場需求形勢重新定了價格。為了彌補差價,提高職工價格補貼標準以及再度提升工資,企業争上項目,外出投資,動用有限的外匯儲備大量購進各種機械設備和高檔商品,一再擴大銀行信貸規模。地方政府大搞開發區建設,用信貸大規模開發房地產業。開發過熱、項目虛增,使許多生產資料價格上升40%。為了維持正常經營,許多企業,包括集體、私營企業,都不得不靠“三角債”來維持局面。國内貨幣供應量增幅均達35%以上,直接導致當期或稍後時期物價水平的普遍上漲,引發通貨膨脹。1993年,國内的通貨膨脹率為13.2%。通貨膨脹高峰在1994年,當年的通貨膨脹率達到21.7%,19921994年,物價上漲率分別為13.2%、21.7%、14.8%。
本文摘自《黃金崩潰》
黃金真的是“避險之王”?為什麼歷史上出現那麼多黃金危機?近在眼前的,2013年4月的黃金斷崖式跌停,又如何解釋?
在現代貨幣體系中,黃金已經成為國際資本絞殺黃金多頭的工具。
對中國人來說,黃金已經不是黃金,只有透徹理解黃金本質,我們才能把握財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