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8

2013-08-30 12:56:28

  經濟放緩不會摧毀中國

  悲觀論者或許跟樂觀論者都不正確,因為中國仍然擁有巨大的成長空間,雖然速度會降下來。跟日本的對比再一次說明了這種情況。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日本由於擁有巨大的貿易順差,被美國和其他主要貿易夥伴逼迫對匯率重新進行估值。那時,日本購買了數十億美元來確保匯率緊釘在1美元兌360日元,從1949年以後日元就緊釘在這一水平,以便幫助日本經濟從戰争中恢複。

  考慮到更大的經濟體需要貨幣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本國貨幣和信貸條件要適應本地的需求,很多經濟學家認為重新估值是非常自然的舉措。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期,日元對美元升值80%,讓日本的出口變得昂貴得多,從而導致競争力下降。日本沒有石油,尤其容易受到70年代末期石油價格飙升的影響,諸如此類的種種因素也合力促使日本經濟放緩。在接下來的15年中,日本國内生產總值切換到了低速擋位——先是下降到了5%,然後是4%——日本經濟隨之陷入停滞,直到今日。(從1990年以來,日本經濟每年僅增長1.2%,2000年以後則不到1%。)

  短期内,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還不會下降到4%。盡管中國也在逐漸讓匯率變得更加靈活——人民幣自2005年以來就在穩定升值——相對於日本要更加循序漸進。在達到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所實現的現代化水平之前,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在1978年開始現代化建設,起點遠低於日本。日本從1955年開始高速增長之前就已經擁有了相對發達的工業化經濟,擁有現代化的紡織、鋼鐵和造船行業。

  與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相比,中國的城市化程度不高,人口老齡化也不是很快。中國的領導人也看到了正在發生的情況:他們正在嘗試把經濟放緩至一個更適合中等收入國家的健康增長水平,而不是將增長目標繼續定位於適合欠發達國家的高增長速度,並且盡量避免經濟崩潰的可能性。

  中國經濟放緩將會降低一顆明星的軌道,它曾改變了人類進程的軌迹,無論好壞,都快速減少了全球範圍内的貧困,同時加劇了環境破壞和全球變暖的威脅。中國相當於一家擁有革命性技術的公司:在摧毀競争對手的同時,提升了那些為其提供發展動力的國家。中國作為出口制造大國的崛起,並沒有減緩全球制造業的長期下滑(去除通脹因素之後,制造業自1970年在全球國内生產總值當中的比例從17.5%下降至16.9%)。中國僅是更快地吞噬西方國家在鋼鐵、電視、汽車和其他制造品方面的份額。中國經濟放緩,意味著它將減少地區性政治沖突,減少貿易戰,減少世界對這條“紅色巨龍”崛起的恐懼。因此,這或許不是件壞事。

  如果中國在未來幾年的經濟增長速度下降至6%~7%,人們會感覺這像一場溫和的衰退,將會有一些轉變所帶來的痛苦。但對於全球經濟來說,這很難成為大事件。畢竟,如同中國諺語所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更大的背景是中國的經濟規模現在已經非常大——每年約6萬億美元——即便以6%的速度增長,也會在未來數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單一貢獻者。因此,這種震驚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擔心中國崛起(或崩潰)的國家、政客和投資者們將會大大地松一口氣。那些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中國至少會以8%的速度增長的人,會面臨一場極難應付的意外。

  

本文摘自《探尋下一個經濟奇迹》


   這是一本對新興國家的成長動力進行精彩絕倫的分析,並大膽預測了決定國家未來成敗的趨勢與因素的權威著作。對於中國讀者而言,這本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大量從事制造業和國際貿易的生意人的投資戰略指導,另一方面本書是指導政府決策機構應該如何規避國家戰略的風險,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如何引導企業拉動當地經濟的必讀的決策參考。 21世紀的頭10年,各個新興國家幾乎同時經歷著普通繁榮時期,但在下一個10年,它們的發展將會千差萬別。作者全景式地展現了新興市場繁榮發展、衰退的局面,包括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東南亞以及歐洲國家的經濟增長模式和發展軌迹,並深入探讨了各國的政體、地方保護主義、家族繼承制企業等相互作用力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之間的和諧與不平衡關系。 作者對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以及未來投資新熱點和走向的揭露性觀察,能夠幫助我們在這次金融蕭條中找到變革的思路。而且本書語言通俗易懂,從溫州小商品市場的老闆到政府高層,都沒有任何閱讀障礙。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