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希望與失望的熔爐
沒有其他大國像印度這樣擁有如此之多的有利條件,包括人口特徵、創業能量以及或許最重要的,人均收入只有中國的1/4。但永遠不要認為命運是理所當然的。印度的政策制定者不能假設人口特徵會讓印度取勝,而裙帶資本主義上升和不斷增加的福利開支等問題只是細枝末節,不是實際存在的重大挑戰。正是這些因素在其他新興市場中過早地抑制了發展。
“偉大的通天繩魔術”最終被揭示為一場騙局,實際上是印度街頭魔術師的表演讓西方觀衆在腦海中拼湊出了一幅畫面。
19世紀晚期,西方旅行者從東方陸續回國。他們聲稱親眼目睹了一種令人目瞪口呆的新奇魔術,自此這個故事從印度傳播到了世界各地。這個故事有很多版本,一個最完整的版本說,一位街頭表演者把一條粗粗的繩子盤在籃子裡,然後開始演奏他的長笛。這條繩子開始像眼鏡蛇一樣舞動,並爬到很高的高度。一個淘氣的小男孩,也就是魔術師的助理,爬到繩子的頂端消失了。魔術師對週遭的掌聲躬身致謝,然後開始呼喚男孩,叫了很多次。魔術師開始變得不耐煩,甚而狂怒,抓起一把大刀,爬上繩子,也同樣消失了。然後男孩的四肢、軀幹和頭顱從天上掉下來。魔術師又出現了,把男孩支離破碎的身體拼到一起,用一條床單蓋起來,然後男孩笑嘻嘻地從鮮血淋漓的床單下爬出來。100年後,“偉大的通天繩魔術”最終被揭示為一場騙局,實際上是印度街頭魔術師的表演讓西方觀衆在腦海中拼湊出了一幅畫面。魔術界曾經提供巨額賞金,但是從來沒有人能夠表演“世界上最偉大的幻術”。
最近幾年去過印度的人們也同樣驚訝,對這個國家過去10年中在新興市場的飛速發展中發生的或許是最為深刻的轉變而印象深刻。印度有充分的理由被視為新興國家的代表,它是所有年輕而富有活力的經濟體中最好和最差部分兼具的典型。與多數其他國家相比,印度股市由於其深度和多樣性,與全球新興市場股市的聯動最為緊密。印度股市擁有5 000家上市企業,國外投資者投資了其中的1 000多家,還有接近150家企業的總市值超過10億美元。(只有中國股市才具有這樣的規模,但是由於中國股市基本上不對外開放,所以沒有人認為它反映了全球趨勢。)此外在大量新興市場股市中,上市企業主要來自某個單一行業——俄羅斯是石油,中國台灣是科技——印度股市卻從汽車企業到藥品公司無所不有。
印度股市巨大的規模及其多樣性,讓它可以展示印度幾乎所有的側面——從落後的如同中世紀一般的比哈爾邦,到位於班加羅爾的印孚瑟斯大學——成為新興市場所有騙局與希望的熔爐。僅是擁有兩億人口的北方邦,就相當於人口在世界排名第六的國家,而擁有9 000萬人口的孟加拉邦,比德國的人口還要多出很多。這是一個非常多樣化的國度,年輕人可以選擇加入世界級的工程學院或毛派的隊伍,而社會精英廣泛地掌握了英語,讓西方人認為印度與他們高度一致而且容易接觸。對於預測印度將以何種速度崛起成為經濟大國,重獲300年前曾經擁有的實力——當時印度的經濟產出幾乎占到全世界的1/4——國外分析人士的觀點針鋒相對。每個社會都是複雜的,像印度這樣龐大和多樣化的社會讓線性長期預測變得更加不可能。
歷史學家在尋找印度通天繩魔術的起源時,發現它可以追溯到14世紀的中國。印度現在存在一種風險,迷戀於自身的高速增長,以為又在跟中國一起表演一場魔術——以8%或9%的速度似乎永無止境地增長——以為這會讓印度成為未來10年中增長最快的經濟體。到了2011年的最後幾個月,當印度的增長預期降至7%以下、投資者的信心開始動搖時,印度的精英們似乎更為關註如何享用這筆意外之財,而不是努力保持這種快速增長。
關於這種樂觀想法的一個最好的例子,是印度持續的嬰兒潮從之前的“定時炸彈”,變成了社會精英心目中的“人口紅利”。直至20世紀90年代,印度政府還在努力動員整個國家對抗人口過剩的危險,但現在這種擔憂已經消失,原因在於有觀點認為嬰兒潮產生的新一代勞動力幫助中國實現了經濟增長,也會為印度帶來同樣的好處。確實,中國的嬰兒潮即將結束——贍養比例,也就是退休老人與贍養他們的年輕人的比例,將從2015年開始急速上升,而印度的嬰兒潮還會持續下去。到2020年,中國人的平均年齡為37歲,印度人的平均年齡為29歲(歐洲人的平均年齡為49歲)。很多印度人現在把人口看作一項相對於主要對手國家的關鍵競争優勢:希望中國未富先老,而印度將在年輕的時候就達到中等收入水平。
本文摘自《探尋下一個經濟奇迹》
這是一本對新興國家的成長動力進行精彩絕倫的分析,並大膽預測了決定國家未來成敗的趨勢與因素的權威著作。對於中國讀者而言,這本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大量從事制造業和國際貿易的生意人的投資戰略指導,另一方面本書是指導政府決策機構應該如何規避國家戰略的風險,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如何引導企業拉動當地經濟的必讀的決策參考。
21世紀的頭10年,各個新興國家幾乎同時經歷著普通繁榮時期,但在下一個10年,它們的發展將會千差萬別。作者全景式地展現了新興市場繁榮發展、衰退的局面,包括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東南亞以及歐洲國家的經濟增長模式和發展軌迹,並深入探讨了各國的政體、地方保護主義、家族繼承制企業等相互作用力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之間的和諧與不平衡關系。
作者對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以及未來投資新熱點和走向的揭露性觀察,能夠幫助我們在這次金融蕭條中找到變革的思路。而且本書語言通俗易懂,從溫州小商品市場的老闆到政府高層,都沒有任何閱讀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