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很喜歡辯論。為了支持辯論技巧,一部分人發展了非常發達的形式邏輯。形式邏輯在此後上千年時間裡的發展水平都很難超過古希臘。形式邏輯在那個時代的典範也許應該是歐氏幾何。
歐氏幾何基於一系列非常簡單的假設,就可以推演出非常龐大、非常密實的命題體系。
古希臘學者在那個時代就試圖論證“地球是圓的”,並提出了一系列的證據,他們還以幾何學為基礎去估算地球的週長。即使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樣的估算成就也是很了不起的。
我想說的是,任何一個理論都必須有邏輯,而它的基礎就是古希臘時期的形式邏輯。在數千年以前的古希臘時期,大約跟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差不多,希臘人的邏輯就已經非常發達,遠高於中國先哲的水平。
我們知道,古希臘有一個先哲亞裡士多德。他的龐大的理論之中有很多命題,其中一個備受矚目的命題是: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更快。這個命題在亞裡士多德的著作中有非常明確的闡述,而我們現在清楚地知道這個命題本身是不對的。
但是從亞裡士多德提出這個命題一直到伽利略時代,在上千年的時間裡,沒有人公開地、嚴肅地去質疑這個命題。為什麼呢?因為在漫長的時間裡,人們不知道作科學研究的第三步和第四步。
亞裡士多德觀察到羽毛比石頭下落得更慢,觀察到這個現象之後,他提出了一個理論,認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更快。這已經是一個抽象,是一個理論,但是這個理論是不是正確的呢?
他需要第三步,以這個理論為基礎作出預測,然後是第四步,用可控的實驗去驗證這個預測。在亞裡士多德時代一直到伽利略時代的漫長的時間裡,人們不知道為了取得知識和理解上的進步,第三步和第四步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那漫長的時間裡,科學的進步非常緩慢,甚至可以說科學還沒有誕生。
直到伽利略和牛頓時代,人們才認識到,理論不但需要邏輯支撐,還需要對世界作系統的觀察,並用這些觀察來驗證理論的預測,在驗證的基礎上推翻一個理論或者接受一個理論。
愛因斯坦曾經講過,現代科學的誕生是一個偶然。這個偶然來自兩種思想的碰撞和融匯。一種思想是形式邏輯。從現代對文明史的回顧來看,只有古希臘提出了非常發達的形式邏輯。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精神源頭就是實證精神。所謂的“實證精神”,就是對事實有系統地搜集、測量和記錄。
只有當形式邏輯和實證精神交融在一起的時候,科學在歐洲才大放光芒。從伽利略到牛頓,到達爾文,到麥克斯韋,再到愛因斯坦,無不是遵循這樣的方法,將科學推向更加昌明的地步。
本文摘自《經濟運行的邏輯》
在高善文眼中,經濟運行的邏輯是什麼?如何近距離觀察中國經濟?用什麼方法預判經濟前景?他分析中國資本市場的思路是什麼?
高善文入行以後,經歷了券商研究業務從乏人問津到門庭若市的海天變遷,目睹了市場從絕望到瘋狂的幾度輪回。在這些紛繁複雜的市場變化後面,他始終追求對中國經濟的獨特理解和統一的邏輯分析體系。
《經濟運行的邏輯》一書中,作者對通貨膨脹、經濟週期、產業週期、資產重估等問題都進行了自成一體的論述,與讀者分享他對中國經濟過去與未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