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蛋糕:居民、企業與政府各得多少1

2013-08-31 16:06:29

   對於老百姓而言,中國經濟趕超固然偉大,也可以滿足長久以來久被壓抑的民族自豪;除此之外,更加切身的問題是,老百姓從這種趕超中可以得到多少好處?換言之,我們必須關註,在中國的經濟趕超過程中,經濟產出是如何在居民、政府與企業之間進行分配的?

  下圖中,企業收入為GDP減去居民收入與政府收入之後的剩餘。結果如下:

圖10調整數據顯示的居民收入、政府收入與企業收入占整體經濟比例

   按照上圖,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維持在較為穩定的水平。1953年~1959年居民收入占比持續下滑,尤其在大躍進期間,與之對應的是政府收入占比大幅上升。在隨後的政策調整中,居民收入占比快速回升,但隨後再次下滑,直至文革結束。此後,居民收入占比再次上升,一直持續到1996年,這也差不多對應著政府收入占比的最低點。之後,隨著政府占比逐漸上揚,居民收入占比再次降低。政府與企業收入占比的波動性要遠大於居民收入占比,而且呈現鏡面對稱特點。例如,改革開放之後,作為放權讓利的後果,企業收入占比一路攀升而政府收入占比一路下滑;1993年的綜合財稅體制改革之後,中國建立起現代稅收制度,政府收入占比再次上揚,對應的是企業收入占比與居民收入占比下滑。

   從支出的角度來看,我們按照居民消費=居民收入×消費比例重新估算了居民消費數據,政府消費數據則沿用官方數據,資本形成為GDP扣除居民消費、政府消費、進出口之後的餘額。調整之後的結果如圖11。

圖11調整數據顯示的居民消費、政府消費、資本形成(含庫存增加)、

  淨出口占整體經濟比例

   在大躍進及其後的時段時間内,居民消費占比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波動。1961年之後,居民消費占比開始逐步滑落;進入90年代之後,居民消費占比再次出現下跌走勢;至2010年,居民消費占比降低到33.7%的極低水平。政府消費的擴大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總消費占比的下滑姿態。

   按照本節論述,可以看到中國驚心動魄的經濟成長史。我們既經歷了20世紀60年代的大饑荒,也經歷了80年代改革帶來的經濟奇迹,在全球經濟地位快速恢複到清朝中期水平。然而,從人均收入的角度看,中國與全球領先經濟體的距離仍舊遙遠。進一步地,從人均消費的角度看,中國人的福利水平與全球領先經濟體距離更加遙遠。換言之,我們雖然擁有漂亮的宏觀數據,微觀層面而言,每一個中國人仍舊生活得相當辛苦,我們的成績完全來自於我們超出旁人的勤奮與努力。

   反觀美國,美國人的平均工作時間數遠少於中國,其勞動力成本遠高於中國,為什麼仍舊占據全球第一的寶座?下節我們分析美國經濟作為傳統領先經濟的内在優勢——不理解這種優勢,我們就無法準確衡量中國經濟在未來徵途中的挑戰。

本文摘自《中國經濟下一步》


   中國經濟走到今天,其賴以增長的結構基礎正在崩塌,而累積的風險正在逐漸發揮力量。未來數年内,經濟運行方式以及增長速度都將發生大幅變化。表面繁榮背後的大陷阱,中國是否能避過?   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從三個方面解剖:   我們的經濟制度有什麼問題?   我們的經濟政策犯下什麼錯誤?   我們的外界環境出現了什麼變化?   本書正是從這三個方面來展開論述。   《中國經濟下一步:繁榮還是陷阱——觀察中國經濟未來的15個維度》各章環環緊扣,邏輯嚴密,作者開發的定量反饋模型獨一無二,對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獨特的評判。   讀懂本書,你就讀懂了中國經濟!閱讀本書可以幫助非專業讀者對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所有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助長讀者對經濟問題和現象的分析能力。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