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島:重讀《聰明的投資者》

2012-11-12 09:45:34

通脹是使許多業餘投資者認為投資必須進行的理由,在聰明的投資者的第二章,格雷厄姆對通貨膨脹於證券的影響做了以下描述:

“顯然,隨著生活費用的上漲,以美元計息的固定收益將受到損失,而且固定的本金也將面臨同樣的問題。但對於股票持有者來說,紅利和股價的上漲,有可能會抵消美元購買力的下降。”

這個看法從理論上看我是完全贊同的。可是需要註意到,這種分析和巴菲特的一篇著名的讨論通貨膨脹對“權益債券”即股票的影響的文章有相當大的不同。

可是,後來格雷厄姆又基本上否定了上面的說法:

“今後通貨膨脹仍將繼續或再次發生,投資者顯然應該對此有所預期…普通股的表現也許會比以前更好,但這種結果是高度不確定的…首先,從長期角度(比如今後25年)來看,未來會發生什麼情況;其次,從短期或中期(比如5年或者更短的時間)來看,投資者的財務和心理狀況會發生什麼變化。”

“(從短期角度)關於這一點,我們的態度是明確的。從時間上看,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狀況與普通股的利潤和價格之間並不存在密切的聯系。最近的1966~1970年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實際上,在過去20年内,盡管存在通貨膨脹,但是公司的利潤率卻有明顯的下降…按照以往經濟週期的情況來看,企業的好年景與通貨膨脹是同時出現的,而壞年景則與價格的下跌如影隨形。人們通常認為“適度的通貨膨脹”對企業利潤是有益的,這種看法與1950~1970年的歷史相一致…但事實上,通貨膨脹對股本(權益資本)的盈利能力的影響並不大;事實上,它甚至不能維持投資原先的利潤率。”

書中列舉了如負債槓桿化的程度,人力成本的提升、折舊率等影響企業利潤的因素。在否定了股票“肯定較債券為好”和黃金的“抗通脹地位”(近期金融市場的狀況似乎說明黃金對於貨幣寬泛的預期有著良好的反應,不過實際上美元本土的通貨膨脹率並不太高)後,格雷厄姆最終沒有給出很確定的應對方案:

“一種股票並不能夠恰當地確保對此類通貨膨脹風險的防範,但是它帶來的保護程度要大於一種債券。”

我對應對通脹的影響的看法相當模糊。有兩點是現在覺得較有把握的:

1)收益率高(本質上可能是競争優勢顯著的)的資產,在長期通脹時期具備優勢;

2)權益類資產可能比債權類資產具備優勢。

第一點學習自巴菲特的看法,第二點看法和格老接近而與巴菲特相悖。

第3章中,在說明對股指水平的估計可能對投資有些許指導作用時,格雷厄姆引用了亞裡斯多德的論述:

“探讨特定論題本身所包含的數量精確性是訓練有素的頭腦的一個基本特徵。不能要求數學家接受模棱兩可的結論,正如不能要求雄辯家進行嚴格的論證一樣。”

沒有讀英文原文。感覺這和“模糊的正確”似有一脈相承之處。

第4章第1頁,格雷厄姆正面提出了他的投資價值觀:

“—投資者能夠指望的回報,在一定程度上是與其承擔的風險成正比的。對此,我們不能苟同。”

究竟股票是跌得越低越便宜,還是下跌的股票只不過是風險增大的反映?這是每一個投資者必須要做出的回答。5年前我體會不深,現在經過若幹次“市場難以戰勝”的實證之後,反而越來越傾向與格老的看法了。如果確實具備以資產價值為基礎的安全邊際,而又沒有對未來做出過分倚重的期望的話,股票的價格當然是越下跌,越低風險。也許市場不是從來沒有正確過,但是確定無疑的是,很多時候它都表現得神經兮兮。

“我們一直認為,如果失去了債券這一參照物,我們就無法設定一個可靠的規則,以確定何時應將股票投資份額降低至25%這一最小比例,並在以後將其提升至75%的最高比例。我們只能大而化之的要求投資者,不要輕易地讓其股票投資超過資金總額的50%,除非他充分確信,其股票持倉有足夠的合理性,而且可以坦然面對1969~1970年這樣的股市大跌。”

25/75方法是格雷厄姆對防禦型投資者提出的建議,同時偶認為這建議也是當之無愧的,最好的投資忠告之一。如資產配置、現金管理等思想,其實都是由格雷厄姆的對債券和股票等大類資產進行對比分析的思路而派生的。

第5章 防禦型投資者和普通股

“普通股的波動幅度會更大。但從實際意義上來看,我們認為這並非真正的風險…判斷一項普通的經營業務的風險時,要看其虧損的可能性有多大,而不是看其所有者被迫出售業務時的情況會怎樣。”

這是針對將波動性作為衡量風險大小的理論而說的。

第6章 積極型投資者的證券組合策略:被動的方法

“對積極型投資者最有用的總結是,指出他們不應該去做哪些事。”

第7章 積極型投資者的證券組合策略:主動的方法

“積極投資者在普通股領域的特定業務,可以分為以下4個方面:

1、低價買入高價賣出

2、購買仔細挑選出來的“成長股”

3、購買廉價證券

4、購買“特殊”股票”

第1種方法的思想部分被包含在謹慎運用的25/75原則當中,通常情況下不推薦。

第2種方法被認為是不被推薦的,因為“根本沒有理由使人相信,一個智力一般的投資者購買成長股的結果,會好於專門在這一領域投資的基金公司。”

第3種方法中,格雷厄姆推薦了“不太受歡迎的大公司”、“廉價股”即煙蒂股,以及情況較為複雜的“二類公司”即小市值公司。

第4種方法屬於並購套利領域。

仔細推敲以上四個方面,似乎並不能說明第3和第4種方法就肯定擁有超額收益的可能,畢竟,如果大家都一擁而上去參與套利,或者都去買廉價證券,結果可能是真正可靠的套利機會或者是購買廉價證券的機會將降低到完全無利可圖的狀態下去。然而,投資者又如何知道當前的市場狀態下,所管擦到的廉價股或者套利機會是可靠的呢?這顯然不取決於格雷厄姆的書怎樣說,而是取決於投資者是否能夠對浮現的機會做出正確的判斷,以及是否能夠正確的下註。

偶並非敢於藐視格老的經驗,但是經驗本身來自於特定環境下的個人感知。即使人的感知或認識水平相當的高,高到了格雷厄姆這個地步,特定環境也是無法複制的。比如說,美國是一個現代公民社會;美國股市可以進行集體訴訟多空勢力相對平衡;美國股市上並不存在股權融資偏好…等等。這和中國大體上仍屬於前現代社會;中國股市的空頭勢力剛剛開始出現;中國股市存在相當明顯的股權融資偏好…是相當不同的。在美國股市裡,小市值公司的風險可能主要表現為流動性或者控制人一股獨大的風險;在中國股市裡,小市值公司的風險卻可能大多數屬於估值過高、缺乏誠信或者低成本的違法風險。

既然使用後兩種方法的關鍵,還是在於正確的判斷,那麼前兩種方法似乎也是如此。籠統的說“不推薦”是格雷厄姆的好意,但很難理解,為什麼在採用了25/75的原則後,卻不努力去對市場價格是貴還是便宜做出判斷。也許,格雷厄姆的本意是做出此類判斷需要謹慎再謹慎;也可能背後有提倡減少交易降低摩擦成本的深意。作為一個投資人,其專業技能很大程度上就是判斷價格的貴賤與否,放棄在這一領域的深入耕耘似乎不算明智。

關於第2點,盡管格老主張持有類似指數化的,且是在25/75原則指導下的股票組合,他卻又主張普通投資者放棄對成長股的追求。這裡面有一些很值得深究的問題。如:究竟什麼是成長股?成長股是指收益主要依賴於預測未來的標的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所有使用股息、利潤或者現金流折現的方法都屬於成長股投資方法?基於淨流動資產+安全邊際的估值方法才是安全的嗎?如果這樣的公司從不分紅而管理層只管拿高薪呢?如果市場真的十年都不給煙蒂股一個所謂的公平價格呢?大型穩定的公司當然是不錯的長持標的,問題是,如果指數構建方法本身不合理呢?什麼算是大型什麼算是穩定呢?

當然格雷厄姆的原意並非完全否定他所不中意的方法,書中自始自終強調的原則,是謹慎。

第8章 投資者與市場波動

“在任何一個幾年期的時限内,普通股組合幾乎必然會發生價值的波動…投資者想從市場水平的變化中獲利—當然是通過按有利的價格進行購買和出售。他的這種興趣是必然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這涉及到一個非常真實的風險:有可能導致他採取投機的態度和行為。”

“如果你想投機的話,請睜大自己的雙眼,知道最終有可能虧本;確保將風險額度控制在一定範圍内,並將投機與你的投資計劃完全分開。”

“聰明的投資者…面臨著兩種可能獲利的方法:擇時方法和估價方法。”

書中在這裡探讨了道氏理論,指出:“從1897年到20世紀60年代初,這種操作幾乎能連續獲得一系列的利潤。”,“可是,從1938年開始,道氏理論的操作主要是使從業者在較低的價格賣出,然後又在更高的價格買入。此後近30年的時間裡,僅僅購買並持有道瓊斯工業指數的人,能夠得到明顯更好的結果。”

有趣的是,格雷厄姆並沒有從理論角度去探讨均線系統和指數之間的因果關系,而是從經驗角度出發對其進行了實證檢驗。格雷厄姆認為這種失效和其他策略失效的原因是一樣的—太多人參與的主流策略,沒有超額收益。

“擇時交易對投資者沒有實際的價值,除非它恰好和估價法相吻合。”

這句話可以解釋很多關於價值投資也擇時的誤解。擇時是市場研究,估價顯然也是一種市場研究。這種研究可以建立在絕對估值的基礎上,也可以建立在相對估值的基礎上。也許後者常常是靠不住的,可是歷史數據畢竟是構成研究的基礎。小心謹慎的等到市場下跌時買入,或者等到市場暴漲時逐步賣出—這看起來象是在擇時,但其實是在估價。

“投資者和投機者之間最現實的區別,在於他們對待股市變化的態度。投機者的主要興趣在於預測市場波動,並從中獲利;投資者的主要興趣在於按合適的價格購買並持有合適的證券…(投資者)他始終要記住,市場行情給他提供了便利—-要麼利用市場行情,要麼不去管它。”

投資者和投機者的現實區別,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對投資者的警告。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