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對沖基金風雲錄》
作者:(美)巴頓·比格斯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有位朋友曾將共同基金比喻為少林武當,而將對沖基金比喻為東邪西毒。
長久以來,在紛繁的金融世界中,對沖基金一直占據著那片風雲變幻最激蕩,也最神秘莫測的領域。人們從各國、各地區的金融危機中看到它們的身影,對於這些處於金融食物鍊最上端的獵食者心有餘悸;談論對沖基金技術的書籍不在少數,但它們的真正運作者卻鮮被提及。在人們眼中,他們成了一群來無影、去無蹤、翻雲覆雨的怪人。
其實,與所有金融工具完全一樣,對沖基金以管理風險、獲得收益為目的,它們只是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以及基礎證券之間的關聯性來對沖風險、賺取更高收益。它們的管理人和你我一樣,是食人間煙火的正常人。
你手上的這本小書可以充分滿足你對對沖基金的好奇。作者巴頓·比格斯除了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外,在整個投資界的聲譽和影響力幾乎可與索羅斯、朱利安等一班金融大鳄匹敵。身為大摩(摩根士丹利)首席戰略官時,他的一句評論就足以引發華爾街乃至全球投資者的震動;而作為對沖基金界的“老兵”,他所眼見和親歷的故事比投資界中多數人的見聞都波谲雲詭。從40多年前建立格林尼治首家對沖基金到數年前的回歸,他成長中的這座康涅狄格州小鎮已經發展為名符其實的全球對沖基金之都,匯聚著380多家對沖基金總部和1500億美元資產。於是,這位當年耶魯大學英文系的高才生,拈動生花妙筆,描寫起“刺猬”(hedgehog)們驚心動魄的生涯來,似乎也比任何人都遊刃有餘。
一只只“刺猬”便是本書的主角。對沖基金管理人之所以得此名號,自然是因為他們的工作———對沖基金(hedge fund)。然而,不知是否出於巧合,這兩種“動物”又真的如此神似———辛勤而怪異,迷人而危險,在渾身尖刺下隐藏著敏感的内心。最耐人尋味的是原著的書名“Hedgehogging”,它正隐隐道出了作者的心曲:做了刺猬,便別無選擇,只能像刺猬一樣生活。
刺猬的生活,或許就是像作者的親身經歷那樣,在建立對沖基金的榮光背後默默灑下一路血水、汗水、苦水和淚水;或許是像珊迪那樣,被無比功利和現實的投資者一下捧上天堂,一下抛入地獄;又或許是像投資失利的吉爾伯特,在未完工的豪宅裡呆呆獨坐;甚至是像身為對沖鼻祖的大師凱恩斯,算計著如何把劍橋國王學院的小教堂堆滿被迫吃進的阿根廷小麥……這些不為人知的生活,若非個中人,恐怕無法描摹得如此真切。
那些指望通過本書立刻找到“黃金屋”的人可能要失望了,書中並沒有太多的量化分析和數學模型,也沒對如何選時、選點進行對沖操作有系統的技術講解。然而,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發現,更寶貴的東西其實早已滲透在“刺猬”們的故事裡:石油期貨案例告訴你,堅持投資理念(哪怕明知是正確的理念)其實遠不如想象中容易;“邪神”與賭場勝地恩怨讓你發現原來中國的銀廣夏、藍田水產等案例早有前車之鑒。
成長、價值、不可知論、群衆性癫狂……種種投資信念和心理就埋藏在看似信馬由缰的字裡行間。
如果你有過投資經歷,如果你想認真地了解投資,你一定會明白,也一定得明白,投資與其說是一項技巧,不如說是一種理念。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的潛在對手,了解他們的思維、行為甚至感情,這些往往才是決定投資成敗的關鍵。
而這些,恰恰是巴頓·比格斯毫無保留地展現給你的。
本書作者比格斯希望讀者以印象派的眼光掃視投資這個行業以及參與其中的專業人士,讓讀者理解那些正在管理著他人金錢的男男女女的緊張、壓力、失誤和不安。在作者眼中,也許職業投資者,或者刺猬們,在賺錢和索取報酬方面是貪婪的。但是在需要為各種慈善或政治目的捐出金錢時,他們又總是極為慷慨。很多時候,他們捐出的不僅是金錢,還有大把的時間,後者可能更為寶貴。在很大程度上,他們正逐漸成為新的樂善好施階層。
這本書展現了不同投資者的反思和他們的逸事,多數與比格斯在摩根士丹利那些年月遇到的人和發生的事有關;其他的則比較新,來自於我身為管理合夥人的那只對沖基金創建的過程以及後來的投資失誤。在書中,你還將看到作者的一班投資界朋友和熟人,以及他對投資界生存之戰的一點感想和回憶。這本書並非投資寶典,在書頁間你無法得到如何成功投資的答案,因為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投資業最讓人著迷的一點就是:在這個行業中充斥著迷人的人物。對沖基金業中強悍、偏執甚至古怪的角色似乎尤其多。刺猬是迷人的動物,而對沖基金———就像刺猬不知疲倦地尋找橡果那樣不知疲倦地尋找投資機會,則往往可以把這個族類性格中最美和最醜的方面都展現出來。(張桦 王小青/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