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 年金融大崩潰

2013-11-09 11:31:49

  債券争奪戰中,皮爾龐特-摩根多次自作主張,引發朱尼厄斯的極度不滿,尤其是發現傑伊-庫克優先一步發售債券,急於將摩根財團推向領袖位置的老摩根大發雷霆,質問皮爾龐特,為何允許庫克先行一步?

  在老摩根看來,傑伊-庫克根本不配和自己相提並論,如果非要區分先後,是他在自己後面,現在先後次序完全颠倒了。J.P. 摩根理性地分析:“庫克在此次公債發售中擁有合法的領導地位,因為是他簽訂的合同”,並且“庫克有財政部在背後為其撐腰,特別是在華盛頓還開有商行,毫無疑問,與其他任何人相比,他會做得更好。我們已經得到了我們可能得到的一切”。

  坦白說,J.P. 摩根之言合情合理,老摩根即便再不情願,奈何木已成舟,無回旋餘地,不過,隨之而來的一系列事件讓耿耿於懷的他稍感平衡,並乘機輕而易舉地超越傑伊-庫克公司。

  幾大財團争得你死我活的債券並不見得被市場接受。1873 年,美國經濟衰退,債券發售不順利,認購結束時只兜售出5 000 萬美元的債券,秋天爆發的經濟危機更是將後續工作拖入深淵。

  内戰之後,美國進入經濟恢複時期,鐵路建設如火如荼。大多數鐵路都是構建在大規模融資基礎之上,由於迅速擴張導致惡性競争,利潤大幅攤薄,乃至長期虧本運營。投資者被各種精心設計的噱頭打動,心甘情願地掏腰包。但維系在巨額債務之上的擴張,吞噬微不足道的資金,卻無法給投資者回報。這種模式形如累卵、岌岌可危,一旦資金鍊斷裂,必將滿盤皆輸,引發系統性崩潰。

  1873 年,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意識到危險,不願意購買美國債券。人們把華爾街描繪成一條“充斥著欺詐和腐敗的大陰溝”。一個記者說,“即使讓天堂的天使來簽字,美國債券也沒人買”。

  9 月,大批負債累累的鐵路公司無以為繼,相繼宣告破產,為其提供貸款的銀行紛紛倒閉。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在9 月18 日,施工緩慢的北太平洋鐵路公司將名噪一時的傑伊-庫克公司拖垮。作為聯邦政府最重要的商人銀行,傑伊-庫克公司的倒閉推到了金融危機的“多米諾骨牌”,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致使股價暴跌,紐約證券交易所不得不關門歇業。事實上,這是紐交所有史以來第一次停業,時間達10 天之久,危機劇烈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由於保守穩健的經營理念,摩根家族成為避開這場災難的少數財團。摩根父子對危機保持高度關註,傑伊-庫克破產第二日,皮爾龐特的電報就送達父親手中:“費城和紐約遭受嚴重打擊,史無前例。”

  皮爾龐特把這次危機比做一場悄無聲息的“飓風”,甚至“襲來之前一個小時連警報都沒有”。被“飓風”卷走的事物,除了傑伊-庫克公司,還包括57 家證券公司和5 000 多家商業公司,以及美國金融界不可一世的自信心,就連皮爾龐特也感歎“事情前所未有的糟糕”。

  很多人把這場危機與1929 年大蕭條相提並論,一位經歷此事的記者回憶:“對我父母和外部世界來說,1873 年9 月的金融崩潰像一塊裡程碑,令人難以忘懷;對半個世紀之後的人們來說,令人難以忘懷的則是1929 年10 月的恐慌。”正是這場危機,成為摩根財團崛起的分水嶺。

  

本文摘自《華爾街23號》


   先有華爾街,後有紐約城,再有美利堅國。本書以摩根家族以其建立的摩根財團為線索,描繪出當今世界金融中心、美國華爾街的風雲歷程。
  近百年來,摩根財團像巨人一樣支配著整個金融世界。作為民間銀行家,它一手操作通用電氣公司?美國鋼鐵公司等商業巨頭的重組,甚至建立了美國中央銀行(美聯儲)的雛形。作為摩根財團曾經最重要的掌舵人J.P.摩根,華爾街有句諺語: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創造了世界,但在公元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重組了一回。一百年來,有人稱贊他是工業化進程中的英雄,也有人诋毀他是貪婪的強盜大亨。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