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架馬車:尴尬的投資:飲鸠止渴

2013-11-10 09:41:29

  再說說投資。過去20年在國内生產力不發達,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投資成了拉動經濟百試不爽的靈丹妙藥,現在,中國制造已經行銷全球,高速公路已經遍佈全國,投資拉動不僅對經濟正面作用越來越小,相反,產能過剩以及通貨膨脹等一系列投資帶來的副作用反而成了影響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先看看投資帶來的通貨膨脹。

  2009年,因為受到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急劇下降,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跌到近10餘年最低值——6.2%。為了刺激經濟發展,中央迅速出台了4萬億投資振興經濟的計劃。在“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的指導方針下,地方政府也紛紛出台配套的投資計劃,使當年政府投資達到十幾萬億的驚人數字。十幾萬億砸下去了,效果確實顯著,2009年二季度GDP增速是7.9%,三季度是9.1%,四季度是10.7%,年終盤點全年GDP增速是8.7%——保8總算是完成了,上上下下松了一口氣。但是,僅僅幾個月後,惡性通貨膨脹洶湧而至,農貿產品價格集體猛漲,連續十幾個月CPI都高位運行,央行為了收縮流動性,先後7次提高準備金率,2次提高利率,付出重大代價才算勉強抑制住CPI兇猛的勢頭。

  天文數字的投資必然帶來嚴重的產能過剩。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產能過剩的問題。

  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的過剩的生產能力達到了2億噸;水泥生產能力達到18.7億噸,已經遠遠超過實際需求,目前在建的400條生產線還將新增生產能力6億噸;電解鋁生產能力過剩600萬噸,在建的還有200萬噸……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在24個行業中有19個行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這還是2009年數據,現在只會更嚴重)。

  產能過剩,必然要找出路。出路無非一個内消一個出口。國内消費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裡我要補充一句,最近幾年宣傳得沸沸揚揚的“家電下鄉”、 “汽車下鄉”實質上就是為制造業過剩的產能找出路。好吧,農民可憐的錢包又得奉獻一回了。至於出口,這更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過去幾年,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在金融透支過度消費的前提下,為解決中國過剩的產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過度消費泡沫被刺穿,我們出口立刻就一落千丈,大批制造業紛紛倒閉。

  另一方面,即使沒有次貸危機,中國出口繼續增長也未必是好事。因為,中國出口的增長並不是健康的增長,而是在匯率扭曲人民幣被低估的前提下悲劇性的增長!

  

本文摘自《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經濟真相》


   分稅制、民生產業市場化、加入世貿,這三大政策決定了近十年來中國經濟的走勢,改變了中國社會的許多基本形態,並對中國的未來產生了巨大影響, 20世紀90年代的三大政策雖然讓中國經濟在進入21 世紀後繼續保持了10年高速增長,但是這個增長卻是以犧牲民衆福利以及導致中國經濟陷入結構性困境為代價的。所以,對過去經濟政策的反思意義是十分重大的,當前中國改革事業正面臨一個十字路口上的選擇,是繼續按照過去模式發展只做少量修補,穩定壓倒一切。還是對過去模式做重大調整探索另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 《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經濟真相》從宏觀經濟政策解讀入手,先後分析了 GDP 保8背後的就業壓力,國進民退的結構性原因,產業空心化的形成是關鍵要素的非市場化等衆多經濟社會問題。力圖為讀者展現一幅中國經濟的宏觀畫卷,希望大家能夠把握時代的脈搏,找到自己的位置。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