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政府在財富分配中要拿大頭:政府職能的錯位。

2013-11-10 10:25:28

  從上面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政府直接收入(稅收、土地收益、社保)加上印鈔機,加上各級政府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已經達到全國GDP總量的40%!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政府在財富分配中拿大頭,主要原因就是政府職能的錯位。

  歐美國家一般都是小政府,權力受制約,政府只提供公共服務與產品,很少直接介入經濟。而在中國,政府幾乎就是全能政府,權力不受制約,政府當仁不讓要主導經濟,官員政績當然就只能考核GDP,政府主導經濟錢從那裡來?必然通過財政與稅收抽水機、印鈔機集中資源與財富“來辦大事”。嗯,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我的理解是用計劃經濟的一套來搞市場經濟,不出亂子才不正常。

  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的全能政府角色得到更進一步強化,在經濟領域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加強。各地政府紛紛推出大項目、大投資計劃旗幟鮮明的在經濟發展中扮演主要角色,以前政府搭台企業唱戲,現在變成政府搭台政府自己唱戲。

  2010年,天津市固定資產投資要在2009年的基礎上增加1000億。河北省提出在2010年投資1.6萬億,重點安排1300個項目。江蘇省計劃安排重點項目200個,總投資1.7萬億元。浙江甯波一個市計劃上100個大項目,總投資2800億元;還有一些地方政府更是雄心萬丈,湖北一個省計劃投資超過12萬億元,是該省2009年GDP的10倍!

  2011年,花旗集團(Citigroup)表示,中國2008-2010年間的投資繁榮推升國内投資占GDP的比值在2010年達到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内的紀錄水平48.5%。花旗指出,中國將近一半的GDP均來自投資,這也增強了外界對於中國還能依賴投資支持經濟增長多久的質疑。

  全能政府主導經濟必然青睞投資拉動,事實上固定資產投資在GDP比例越高,整個經濟結構越畸形,隐患越多。這個問題我們將在第二章專門分析。

  

本文摘自《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經濟真相》


   分稅制、民生產業市場化、加入世貿,這三大政策決定了近十年來中國經濟的走勢,改變了中國社會的許多基本形態,並對中國的未來產生了巨大影響, 20世紀90年代的三大政策雖然讓中國經濟在進入21 世紀後繼續保持了10年高速增長,但是這個增長卻是以犧牲民衆福利以及導致中國經濟陷入結構性困境為代價的。所以,對過去經濟政策的反思意義是十分重大的,當前中國改革事業正面臨一個十字路口上的選擇,是繼續按照過去模式發展只做少量修補,穩定壓倒一切。還是對過去模式做重大調整探索另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 《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經濟真相》從宏觀經濟政策解讀入手,先後分析了 GDP 保8背後的就業壓力,國進民退的結構性原因,產業空心化的形成是關鍵要素的非市場化等衆多經濟社會問題。力圖為讀者展現一幅中國經濟的宏觀畫卷,希望大家能夠把握時代的脈搏,找到自己的位置。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