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1)

2013-11-10 13:54:25

  中國並沒有像韓國那樣學日本的做法。一方面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技術水平太落後,連個螺絲釘都做不好。如果從頭開始研究的話,不知要到猴年馬月才能趕上來。另一方面中國的國營工廠經歷了多年的政治運動之後,形成了獨特的文化,不利於研發,不屑於出口,難以擔當振興經濟的重任。

所以中國採用了以廉價勞動力和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來華建廠的策略。這個策略的核心就是,銷售的利潤基本上完全歸外資,而生產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其他損失完全由中國承擔,中國只想要得到技術。

三十年來這個策略可以說相當成功。絕大多數的工業技術都學會了,幾乎所有的產品都能生產了,城市化,工業化速度飛快,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趕上了西方國家,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二,生活水平也得到普遍提高。改革開放之初都沒想到在這麼短的時間内就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

與日本不同的是,中國工業技術的提高靠的主要不是自己的研發,而是發達國家的技術轉讓。發達國家把工廠整個搬到中國,資金,技術,市場都不用中國操心,中國只要把大量廉價勞動力引導到沿海的加工業就可以了。這個過程對中國的體制要求並不高,中國並不需要像日本韓國那樣經歷艱苦的自主研發過程,因而中國的經濟體制也就不需要設計得多麼科學,合理,效率高。

三十年後,當廉價勞動力模式難以持續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這個體制有很多嚴重問題。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經濟學界莫衷一是。

現在讨論中國經濟問題的文章浩如煙海,從諾貝爾獎得主到市井小民都有自己的觀點,前者還真不見得比後者高明。普遍的分析方式是指出有哪些問題,並針對每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如果我們從一個個具體的問題去看,能羅列出一大堆來,但這無助於我們理解這些問題之間有什麼聯系,用什麼辦法解決某個問題會對其他方面產生怎樣的影響,等等。經濟學的任務,應該是提供一個框架,一個理論基礎,讓我們能夠把現實世界中紛繁的經濟現象梳理清楚,掌握它的本質。遺憾的是,目前從美國進口的占主導地位的經濟學並不適合中國,無法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我們必須自己從零開始建一個框架。

  

本文摘自《下一個泡沫》


   本書講解了經濟泡沫和貨幣泡沫形成的原理,結合現實世界的各種情況,從“泡沫”這一角度解讀了世界經濟的全貌。經濟無法與歷史、文化、政治等元素割裂開來,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錯綜複雜的世界。
  這個世界不是烏托邦——簡單得就像《模擬城市》;這個世界也不是地獄——陰謀和陷阱無處不在。本書的作者王希秋先生正是看清了這一點。他的文章裡沒有對經濟理論生搬硬套的機械運用,也沒有為迎合部分國人對陰謀的偏好而歇斯底裡。在理論方面,本書涉及許多宏觀經濟學與貨幣金融學的知識,深入淺出地闡述了30年來世界經濟發展的脈絡;在現實方面,本書強調?中國—美國—歐盟微妙的三角關系,從政治、軍事、經濟的立體視角分析了這出新“三國演義”。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