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恒基地產:“密底算盤”

2013-11-15 10:56:51

    20世紀80年代期間,恒基集團展開連串資產重組,以使集團結構和業務合理化。重組後,恒基地產成為集團控股公司和上市旗艦,專責集團的地產發展業務,而旗下永泰建業則改名為恒基發展,以地產投資和投資控股為主,持有中華煤氣和香港小輪兩家公用事業上市公司的股權,在香港股市中自成一系。
    恒基與新鴻基地產淵源深厚,投資策略亦相當接近,如看好香港地產業發展前景,緊扣地產市道循環盛衰,以“人棄我取”的策略趁低吸納土地,維持龐大土地儲備等等。1982年至1984年期間,在中英談判僵持不下、香港前途尚未明朗的時候,地產市道低迷,恒基即“反潮流”地乘機大舉購入土地,為日後公司的發展奠定基礎。1987年10月股災後,新界的換地證價格下跌了3成,恒地便在1988年5月動用超過5 000萬元,以平均每方尺1 000元價格,大手購入新界換地證書,加強了日後在屯門和葵湧商住地皮的投資實力。1989年“政治風波”後,地產市道再次下跌,恒地於1990年度再斥資3.2億元購入一批換地證書,使公司的換地證賬面值超過7.6億元。1991年3月,當政府拍賣換地權益證書而乏人問津之時,恒地以8 300萬元悉數購入。因此,恒地成為香港擁有最多換地權益證書的地產公司之一。
    由於採取“反潮流”,“人棄我取”的投資策略,恒地得以低成本維持龐大的土地儲備。從1990年到1996年,恒基的土地儲備從1 650萬方尺增加到2 420萬方尺,其中尚未包括1 340萬方尺農地,成為香港僅次於新地的第二大土地儲備銀行。由於土地成本低,恒地的邊際利潤相當高,以1993年度為例,該年度恒地共完成及售出160萬方尺樓宇,獲得利潤約30億元,即平均每方尺純利1 800元,比新地的平均每方尺1 400元還高出接近3成。
    恒地與新地一樣,亦極重視“貨如輪轉”,強調資產負債的平衡。尤其是在市道不景時期,恒地就會不斷地將樓盤的售價調低,以測試樓價底線,保持貨如輪轉。如1989年“政治風波”後,恒地即將樓價下調20%。1994年中市道不景,恒地即在一個月内三度減價推出單位,從初期的每方尺5 576元減至5 090元。恒地還將百貨商場零售促銷的手法運用到地產市場,諸如以車位配售半山慧豪閣並以先到先得方式認購,向買家提供9成按揭並對加按的兩成提供首三年免息供款優惠等等,甚至用抽獎送黃金(頭獎黃金100兩)展開促銷,結果引起買家輪候或市場超額認購,取得滿意的效果。
    恒基的算盤可說打得相當精細,即使到了八九十年代,它仍堅持早年在市區收購舊樓的策略,以最大的耐心,經長年累月,將逐層樓、逐吋土地收購回來。恒地還發明“袖珍樓”、“袖珍鋪”,將市區内狹小的地盤建成袖珍式的住宅和店鋪,表面上總體樓價不高,但平均每方尺的價格及利潤都相當驚人。
    恒基在理財方面更是業内有名的高手。1992/1993年度,香港地產市道暢旺,恒地盈利急升64%,李兆基眼見集團股份長期偏低,不利於在股市集資加速集團發展,遂一反傳統“密底算盤”的作風,採取了連串矚目行動。1993年9月,恒地在公佈年度業績時,大派現金紅利,每股恒地獲派1元紅利,涉及金額高達16億元,給股東帶來意外驚喜,恒地股價當日即急升18%。不久,恒地又宣佈集團資產重估,每股資產淨值達42.69元,比市場預期的25元至30元高出3成以上。翌日恒地股價從每股24.2元急升到28.7元。至該年底,恒地股價升至每股59元,短短3個月内市值急增逾600億元,恒地成為這一時期香港股市的藍籌明星股。
    1993年第四季,恒地趁公司業績理想,連環出擊,先是發行4.6億美元(約35.7億元)的可換股債券,安排將投資中國内地的恒基中國分拆上市;繼而發行3億美元(約23.38億元)歐洲美元債券,並取得13.8億元銀團貸款;而旗下恒基發展亦以先舊後新方式配股集資20億元,短短3個月間恒基共籌得資金超過90億元。
    這一時期,恒基股價節節飙升,到1996年11月20日已升至每股74.72元水平。恒地不失時機地配股籌資,先後於1995年12月和1996年9月兩次以先舊後新方式配股集資22億元和35.2億元,集資總額達57.2億元。就在第二次配股當日,恒地又宣佈發行武士債券,集資300多億日圓(約23.4億元)。從1993年到1996年,恒基集團集資頻率之高、數額之大,業内公司無出其右。難怪有評論認為,派高息、借貸、集資已成為恒地的“財政商標”了。〔10〕
    1995年,港府批地給地鐵公司興建中環總站至大嶼山赤■角新機場之間的機場鐵路,地鐵招標發展沿線各站上蓋物業,結果,擁有龐大資金的恒地及旗下的中華煤氣聯同新地、中銀集團所組成財團擊敗了置地,奪得中環機鐵總站上蓋物業發展權。中環機鐵總站上蓋發展項目占地約4公頃,發展工程包括3幢高級商廈、零售商場,以及兩間酒店或服務式住宅大廈,總樓面面積預計達447.7萬方尺,總投資400億元,預料分六期進行,1997年動工,至2004年全部完成。該發展計劃不僅是機鐵沿線各站中最負盛名及最昂貴的發展項目,而且也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單一地產項目,屆時完成後,置地的中區王國將黯然失色,中區地產霸主地位無疑將屬新地、恒地兩大集團。

本文摘自《香港地產業百年》


  在任何國家、任何城市裡,房地產業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的盛衰,牽涉到大批關聯的行業,左右經濟的升降;反過來,經濟的情況對房地產也會起決定性的作用。而且,房地產的起跌也與居民的生活素質息息相關。香港也是同樣情況。  自開埠以來,香港的房地產已經歷了不少的起落,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和寶貴經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在工作上與房地產業有關聯的人士及樓房使用者,都可以從馮邦彥教授的傑作《香港地產業百年》裡窺見和領會到許多珍貴的資料與指引,協助我們預測及面對未來的轉變。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