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重要省份湖南省也開始發力,力圖將長株潭從"一體化"升級為"新特區"。湖南在向外界陳述"申新"的理由時說,長株潭城市群的經濟一體化已經探索和實踐多年,具備了相當的經濟和社會承載力,國際知名度、美譽度日益提升,長株潭新區有能力成為世界看中國、看中部、看湖南以及湖南走向世界的大平台。
作為華中重鎮的武漢市更以當仁不讓的姿態開始沖刺,並宣稱,武漢希望借助"新特區"的平台成為中部崛起的旗手和領頭羊。時任武漢市市長李憲生認為,武漢是中部唯一的副省級城市,"一城獨大"是武漢城市圈的顯著特徵,地理和交通區位優勢突出。武漢在全國經濟發展大格局中具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承接梯度轉移的樞紐作用。
河南"中原城市群"、深圳等地也多方奔走,持續發力,頻頻出招,一時間"新特區"之争熱鬧非凡。
正當"申新"之争一片喧鬧之時,國家發改委的一紙通知,讓熱鬧非凡的場面立即沉寂下來。第3個"新特區"花落重慶,與重慶一起獲批的還有鄰居--四川省成都市,曾經一度呼聲甚高的北部灣未有太大的斬獲。
評點
在市場經濟日趨成熟,特區魅力快要消失殆盡時,為何建立"新特區"還有這麼大的感召力?
因為一旦成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金融、土地、稅收、財政等政策上將會獲得很多優惠。綜合這些優惠政策,其最大的吸引力是以"試驗"的名義向地方讓渡了中央的部分權力,使地方能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探索中擁有更大的區域發展自主權。
盡管國務院批準的區域經濟規劃一個接一個出台,但很多區域關於兩型社會綜改的試驗區,至今仍然沒有太大的動作,進展相對比較緩慢。時下,諸多的問題已經引起公衆的争議。
成都: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對於成都方面抛出的"繡球",重慶顯得心不在焉。
·盡管重慶是10多年前從四川分出來的,成為直轄市後,這個昔日的兄弟城市如今似乎有了高高在上的感覺,有些不太將成都放在眼裡了。
·如果合作各方沒有大局觀和長遠的眼光,那麼偉大的計劃很可能將淪為鈎心鬥角的"三國演義",最終以"三個和尚沒水吃"收場。
應該說,相對於重慶,成都入選"新特區",其積極意義大不相同。對於正在和杭州争奪"休閑之都"且處於下風的成都市來說,成為"新特區"是一份十分意外而又獨特的驚喜。
成都為何能夠入選"新特區"?究其原因,其城鄉發展所獲得的成就是重要的原因。2003年以來,成都市從解決"三農"問題入手,深入實施城鄉統籌、並遵循"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總體戰略來促進城鄉發展。200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50億元,比2002年增長65?8%;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05元,比2002年增長了45?2%;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遏制。
本文摘自《大困局》
中國城市危與機:大困局
國家“十二五”戰略已經開局,新一輪的城市競争如箭在弦。競争世紀,誰已被遺忘?區域經濟時代,誰在快速崛起?中國的城市競争已經空前白熱化,城市之間為搶奪各種資源而展開的競争可謂波瀾壯闊,令人眼花缭亂。作者收集了中國内地城市在發展定位、發展戰略的制定以及城市發展與競争過程中失誤運作的大量經典案例,也對中國城市圈的形成與區域經濟的融合亂象進行了分析研究。該書豐富的案例,既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在發展競争過程中最受人關註也是最為典型的標本,也是目前最具參考性的中國城市競争MBA案例庫。該書宏觀與微觀相結合,觀點尖銳、批判性強,對種種城市亂象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批判,具有很強的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