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之後的收縮過程說來複雜,其實也異常簡單,那就是缺錢,到處都缺錢。那些在繁榮時期過度負債的機構和公司,要麼直接破產,要麼變賣一切可以變賣的東西去償還債務,正如他們在繁榮時期到處借錢買一切可以買的東西一樣。只不過以前到處籌錢是為了發財以及發更大的財—所謂利潤最大化,現在籌錢是為了還債。個人如此,公司亦然。
房地產泡沫破滅只是一系列重大變化的開始,初始條件的變化,可能會引出一系列更為重大的條件變化。如果這個變化意味著實體經濟本身的危機,那麼下降的正反饋就會被開啟,中國的銀行業也將肯定會面臨第二輪、第三輪甚至更多輪的打擊。所謂下降的正反饋,就是所有的負面因素都會同時或者相繼發生,從而推動經濟的不斷下降,這種情形根本不是銀行所謂靜態的壓力測試所能假設的。
本文摘自《大拐點》
冷戰之後,經濟高速增長是一種全球性現象,並非中國所獨有。在這個意義上,並沒有所謂中國奇迹。
中國的政府及企業之所以能夠有亮麗的報表,乃是因為那些本應該是由他們負擔的大量成本從他們的資產負債表以及損益表中被悄悄挪走,並轉移到了那些無法被統計到的匿名的社會之中。換言之,中國政府及企業成本被社會化了。這也是中國模式最為關鍵的秘密所在。在這個模式中,經濟增長是以中國社會的極度抑制和脆弱作為代價的。
冷戰之後美元體系在全球的迅猛擴張正在接近終點。所以,全球經濟的中長期低迷,將可能是我們看到的最好前景。也由此,支持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石就坍塌了關鍵一角。
無論從全球市場體系的視角看,還是從中國經濟增長的内部邏輯看,中低速增長都是中國能夠期望的最好前景。中國經濟正在步入一個中長期的大型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