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大拐點(24)

2013-11-23 12:32:41

  次貸危機劇痛在前,大部分中國問題的觀察者,也將中國危機的關註點聚焦在金融環節以及房地產問題上。但如細查中國内部的政治經濟結構,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在中短期内,中國最為脆弱的環節不是其金融機構,而是其實體經濟。所以,如果中國註定要出現一場大型經濟危機,其爆發的順序可能是先實體後金融,這與美國次貸危機恰好相反。

  次貸危機之所以在短期内無法重創中國,乃是因為中國金融的防火牆所致。不幸的是,中國實體經濟與全球市場體系的融合卻是異常緊密的。這就是說,次貸危機所反映所加深的全球實體經濟危機必然會通過實體層面深刻地影響中國經濟。這是一個緩慢的,但卻長期的危機。不具有奪人眼球的震撼力,但卻可能比金融危機更加致命。可以大致描述一下這個鍊條的基本線索:全球實體危機—次貸危機—加深的全球實體危機—中國的實體經濟危機—中國的金融及其他危機

  中國以國有銀行為絕對主力的金融體系之所以不太容易首先爆發危機。其一,是由於他們的高集中度,一旦風險出現,政府可以迅速出手救助幾家大銀行而穩定局面。其二,中國的銀行業憑借其壟斷地位在過去若幹年中積累了大量的利潤,短期内經得住消耗。其三,金融監管部門出於對20世紀90年代金融壞賬再現的高度警惕,在最近兩年督促中國銀行業及時補充了大量資本。這一切,讓中國的金融系統看上去似乎固若金湯。反觀中國的實體經濟,情況就遠沒有那麼讓人放心了。

  雖然不能否認中國企業的生產率在不斷提升,但中國大部分企業的主要贏利模式仍然是低成本優勢。這實際上也是被有些人搞得神乎其神的中國模式的核心部分。然而,一面是經濟增速的下降,另一面是不斷攀升的各種成本、通貨膨脹及資金成本(利率)、這種中長期條件,對中國許多企業贏利能力所構成的打擊將是摧毀性的。這種低成本贏利模式在中國引以為傲的制造業中尤其普遍。很多人將希望寄托在這些企業的轉型上,但只要不是書呆子,就應該當知道,這種轉型不僅極其痛苦,而且充滿不確定。任何轉型都是過去路徑的某種中斷,而這種中斷必然要以一部分經濟主體的死亡作為代價。作為中國過去30年高速經濟增長的本質特徵,中國衆多企業對低成本模式具有高度的路徑依賴。這也是為什麼天天喊轉型但卻收效甚微的關鍵原因。

  

本文摘自《大拐點》


   冷戰之後,經濟高速增長是一種全球性現象,並非中國所獨有。在這個意義上,並沒有所謂中國奇迹。
  中國的政府及企業之所以能夠有亮麗的報表,乃是因為那些本應該是由他們負擔的大量成本從他們的資產負債表以及損益表中被悄悄挪走,並轉移到了那些無法被統計到的匿名的社會之中。換言之,中國政府及企業成本被社會化了。這也是中國模式最為關鍵的秘密所在。在這個模式中,經濟增長是以中國社會的極度抑制和脆弱作為代價的。
  冷戰之後美元體系在全球的迅猛擴張正在接近終點。所以,全球經濟的中長期低迷,將可能是我們看到的最好前景。也由此,支持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石就坍塌了關鍵一角。
  無論從全球市場體系的視角看,還是從中國經濟增長的内部邏輯看,中低速增長都是中國能夠期望的最好前景。中國經濟正在步入一個中長期的大型拐點。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