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佈泊 :54度的沙漠極熱
時間:2007年5月 地點:羅佈泊 人物:王石和科考隊
王石隨科考隊抵達羅佈泊。途中遭遇沙塵暴,漫天黃沙,昏天黑地。從若羌羅佈泊南岸進入死亡之海,徒步三天,氣溫高達54℃,兩遇沙塵暴,行走近100千米,成功穿越抵達北岸,乘車穿越400千米核爆污染區,2007年5月6日淩晨5點抵達庫爾勒。這是一次讓王石接近死亡的遊戲。因為全球暖化,羅佈泊白天的溫度比往年平均氣溫的49℃高了4℃,沙塵暴也是一天三四次。這些“意想不到”反而讓他有機會更切身地體會到全球變暖的嚴重性。2007年,王石受瑞士旅遊局邀請去登馬特洪峰,因為全球暖化不能成行,轉去登頂瑞士最高峰杜富爾峰,這也是一次“不期而遇的美”。“在戶外運動中有很多美妙的奇遇,所以我總是會很期待。”王石這樣說。
羅佈泊,沿龍城雅丹地貌谷地行走,地貌雄渾蒼涼,有的竟像露出海面的巨大潛艇群,仿佛觀看一部科幻片……側風行進,細沙吹打臉上生疼;沙質地柔軟,行走在上面較兩天來的硬質鹽堿地舒服了許多。滿地奇異碎石,邊走邊撿,很快兩邊褲兜塞滿……
王石和兩位人類基因科學家、一名分子生物學博士生、烏市的幾位朋友,還有山友於老闆,一起考察羅佈泊。進沙漠的裝備很多,三輛吉普車塞得滿滿騰騰的。
沙漠邊緣的天穹灰蒙蒙,穿過地窩鋪,撲面發電風車矩陣(也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風力發電站),過鹽湖、達坂城,翻越天山,氣溫逐漸升高,衣服一件一件脫下,溫度已升到35℃,口袋裡的青蘋果熱乎乎的,握在手裡似剛煮熟的雞蛋。
沿著塔克拉瑪幹沙漠東線疾馳,荒涼戈壁、蕩漾蘆葦蕩、綠色胡楊林、青綠灰黃濕地、一泓湖水,沙漠景色不斷變換,其色彩豐富令人贊歎!
行駛900千米,晚19點抵沙漠邊緣縣城——若羌,躲在一層薄紗後面的西斜太陽沒有落下去的意思,經度上,這裡較北京時間滞後兩小時。
若羌縣位於塔裡木盆地腹地,被庫木塔格沙漠、庫魯克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三大沙漠所包圍,也曾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要道。氣候幹旱,年均降水量僅17毫米,蒸發量卻高達3000毫米,常常是終年無雨,是中國最幹旱的縣城。
在有史可考的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樓蘭、海頭、圩泥、尼雅、安迪爾古城在黑風暴和沙塵暴威逼下退卻,消亡了。唯獨若羌仍然頑強生存著,後人不免稱奇!
羅佈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距今已有200萬年,面積約2萬平方千米以上,曾經是塔裡木盆地的積水中心,古代發源於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的流域,源源註入羅佈窪地形成湖泊。這裡曾是野駱駝、野鴨子、黃羊的天堂。由於近半個多世紀來上遊大量截流分水,20世紀70年代,煙波浩渺的羅佈泊,變成了一片幹涸的鹽澤。事實上,我國西北地區幹枯的不只是一個羅佈泊。比如,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新疆準噶爾盆地的瑪納斯湖、塔裡木盆地的台特瑪湖都是近半個世紀内幹枯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口激增、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所致。
台特瑪湖
台特瑪湖又稱“喀剌佈蘭海子”(維吾爾語“喀剌”,黑色;“佈蘭”,風),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裡木盆地東南部、著羌縣北部,位於若羌縣鐵幹裡克鄉,是車爾臣河和塔裡木河的最終歸宿地。湖水北部較淡。水時循故道東入羅佈泊。湖濱鹽灘廣佈。由於灌區擴大,塔裡木河和車爾臣河已無水進入台特瑪湖。
歷史時期,台特瑪湖與羅佈泊之間有河道相通,台特瑪湖湖水可流入羅佈泊。台特瑪湖面積最大時達150平方千米,湖水最大容積2億立方米,1972年完全幹涸。
台特瑪湖幹涸已有32年,現在的來水是這幾年塔裡木河輸水的結果。來水形成了10餘平方千米的湖面景觀,結束了32年滴水未見的蒼涼歷史,讓人欣慰。
見識亞洲棕色毒雲
時間:2009年5月2日 地點:東京 人物:王石
10點東航飛東京。起飛不久,端起相機,透過舷窗拍攝,似霧似霾,城市朦胧在灰罩子裡……
霾和霧都是灰塵顆粒構成,但兩者的水分含量不同,水分含量較低者稱“霾”,水分含量較高者則是“霧”。現在大都市上空,霧和霾關系暧昧,糾纏在一起,讓人難以區分,簡稱霧霾。只是,城市形成的霧,水滴已經很少,由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廢氣污染物形成的酸滴卻很多。低濕度、高酸性的酸霧、灰霾及霧霾,不僅影響人體健康、威脅生命,還會形成棕色雲,遮天蔽日。
發動機聲嗡嗡響,飛機在爬升高度。舷窗外飄雲飛掠,飛機鑽進灰色雲團。
聯合國環境計劃署曾發表一份報告稱,漂浮在亞洲上空的污染物就像巨大的棕色毯子——“棕色雲”覆蓋著亞洲各國,污染層厚約4千米,大大減少了太陽輻射量,改變著天氣氣候,使大氣能見度惡化、呼吸道及傳染病增多、農作物減?,直接影響該地區的經濟發展。這裡所說的“棕色雲”,就是大氣灰霾形成的棕灰色雲霧。伴隨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城市上空經常存在一個逆溫層,導致人類活動及自然排放的各種污染物無法迅速散開,只好滞留在低空,城市常常籠罩在灰霾之中。由於城市的灰霾現象比市郊嚴重,被稱為城市“灰霾島或霧霾島”效應。已經確認被棕色雲團覆蓋的五個重點區域中,包括東亞。而這一區域受影響的主要是中國東部。包括北京、上海和深圳在内,世界上已有13座超大城市被確認為棕色雲團熱點城市。其他10座城市是:曼谷、開羅、達卡、卡拉奇、加爾各答、拉各斯、孟買、新德裡、首爾和德黑蘭。
“棕色雲”還與溫室氣體交織在一起,對區域、全球系統產生影響。報告稱,棕色雲團與溫室氣體可能加劇中國北方幹旱和南方洪水的風險。喜馬拉雅冰川黑碳含量的增加,非常令人擔憂。黑碳是農作物稭稈和家用煤爐燃燒等產生的煙霧,以及機動車尾氣中的活性成分。當黑碳從棕色雲團中降落到喜馬拉雅冰川,會使冰雪顔色變暗,增強其吸收熱量的能力。棕色雲團對人類健康也有巨大影響。空氣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即PM2.5)濃度上升至每立方米20毫克的話,中國和印度每年會有約34萬人死亡。粗略估計,棕色雲團相關的PM2.5所致經濟損失,分別占中國和印度GDP的3.6%和2.2%。
20世紀60年代,經濟高速發展的日本也曾被環境的污染所困擾,經過治理,水清天藍,其教訓和經驗值得正被環境污染困擾的中國借鑒。
本文摘自《萬科的低碳道路》
環境污染的加重、空氣質量連發警報、極端氣候頻頻發生……提醒著人們保護環境和低碳生活的重要性。王石以及萬科在低碳方面頻頻動作,積極參與低碳活動:參加哥本哈根會議、建設世博環保萬科館、積極推動節能減碳的綠色建築等,在國内的企業低碳建設上有著巨大的號召力。
本書全面梳理了萬科在低碳方面的思考與實踐,描述了王石的哥本哈根之行、世博萬科館以及萬科在建築上的低碳踐行,包展示了萬科的低碳經驗,並為其他企業提供可能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