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節:金盧佈與新經濟政策(2)

2013-12-19 13:29:18



  隨著新經濟政策的推行,莫斯科的市場上就像變戲法一樣,各種商品紛紛擺上了貨架,除了種類繁多的食品和美味之外,上等的法國葡萄酒,純正的哈瓦那雪茄,質量上乘的英國毛料,價格不菲的法國香水,在鱗次栉比的櫃台裡争奇鬥豔。

  要推行新經濟政策,促進貿易大發展,穩定的貨幣是基本的前提。人民已經失去信心的蘇維埃盧佈,顯然無法承載新經濟政策的重托。蘇俄決心進行貨幣制度的重大改革。1921年10月,俄羅斯蘇維埃國家銀行重新組建,1923年更名為蘇聯國家銀行,重新搭起了中央銀行的架子。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穩定貨幣,就必須要有強大的財富實力,而當時無論是工農業生產能力,還是國内儲蓄、外匯和黃金,都不可能重建人民對貨幣穩定的信心。

  正在這一危難時刻,本來窮得叮當響的蘇維埃政權,卻突然發了一筆橫財。

  原來俄國十月革命後,盤踞在西伯利亞的沙皇軍隊,在海軍上將高爾察克的率領下向莫斯科進軍,旋風般地攻占了沙皇政府中央銀行國庫所在地喀山,奪取了價值8000萬英鎊的黃金儲備。隨後在進兵莫斯科時兵敗如山倒,最後裹挾著這批黃金沿著西伯利亞大鐵路向東逃竄。時值冬季,西伯利亞的嚴寒徹底摧毀了這支敗軍的士氣,剛跑到伊爾庫茨克就嘩變了。在敗軍中,還有大量的中歐國家的雇佣兵,他們為了活命和安全回國,願意跟蘇維埃政府達成協議,將高爾察克和那批黃金交給蘇維埃政府,蘇維埃政府則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讓他們從海參崴坐船回歐洲[7]。

  最後,蘇維埃拿到了大約價值5000萬英鎊的黃金。當時1英鎊約合10兩白銀,這可是一筆相當於5億兩白銀的巨款!當年日本人通過甲午戰争,從中國勒索了2?3億兩白銀,在英國部分換成黃金後,就成功地建立了金本位的日元體系。這筆巨額黃金儲備,為蘇維埃政府成功地穩定貨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22年,英美法德等國在熱那亞召開的經濟會議上,蘇俄也派出了代表團。英國推行的金匯兌本位制,將外匯和黃金一起作為貨幣儲備來發行各國貨幣的思想,顯然影響了俄國人的思路。1922年10月11日,人民委員會授權國家銀行,以不少於25%的黃金和外匯為貨幣儲備,發行名為“切爾文”的銀行券。盡管蘇聯嚴重缺乏外匯,但這並不妨礙金匯兌本位制的建立。每一個切爾文的含金量為7?74234克,相當於沙俄時代的10個金盧佈[8]。與此同時,蘇維埃政府以前發行的已嚴重貶值的舊盧佈也同時流通,政府定期公佈切爾文與紙盧佈的比價。

  人們常說“劣幣驅逐良幣”,但這個結論是有前提條件的,這就是如果當人民別無選擇時,才會出現劣幣盛行的局面。所謂別無選擇,就是政府強制人民無法選擇,而當政權控制力衰退而無力執法時,則必然出現市場只願接受良幣而拒收劣幣的情況。例如,當國民黨在1949年下半年大潰敗的時刻,南方各省民衆拒絕接受國民政府的金圓券,而自動開始流通袁大頭。當政府決心維護人民的利益,主動推出穩定的良幣,那麼劣幣就會消失得更快。

  1923年初,切爾文在整個蘇俄的貨幣流通總量中僅占3%,到1924年2月已逐漸增加到83?6%。隨著切爾文作為法定通貨的地位日漸穩固,蘇維埃政府下令停止舊盧佈的流通,財政部發行國債回收舊幣。1924年蘇聯發行了新盧佈,貨幣改革完成,切爾文為計賬貨幣,新盧佈為流通貨幣,1切爾文等於10個新盧佈。

  蘇聯新的金盧佈誕生了!

  穩定的金盧佈,很快就剿滅了橫行肆虐的惡性通貨膨脹,大大加速了商品貿易的發展,為列甯的新經濟政策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本文摘自《貨幣戰争4·戰國時代》


   宋鴻兵驚世預言:貨幣戰争4·戰國時代 本書是國内有“貨幣教父”之稱的宋鴻兵“貨幣戰争”系列的第四部,該書從二戰後美國如何從大英帝國手中搶過世界金融霸主寶座開始,先後描寫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金融決戰,中日工業化發展的比較,以及當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美債危機,歐債危機,占領華爾街運動幕後的原委,給出了中國要全面打贏貨幣戰争,應該在房地產泡沫後如何投資、如何發展國内的經濟,如何抑制通貨膨脹,如何使用好美元儲備等諸多當下最切中要害的一攬子經濟問題的解決方法。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