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匯率沖擊波與法郎保衛戰(2)

2013-12-19 13:40:23



  還是旁觀者凱恩斯看破了問題的本質,“法郎的(匯率)水平,並非由投機者或貿易平衡,甚至不是魯爾區的冒險行為所決定,而是法國的納稅人願意拿出多少自己的收入,去支付給法國的食利者們(債券持有人)”。

  其實,如果把財富定義為人類通過勞動將自然資源轉化為最終的產品和服務,那麼社會必然形成兩種人:勞動者和食利者。勞動者通過勞動創造財富,而食利者通過出租土地、生產資源、壟斷性資產、公共設施和資本,來分享勞動者的財富。

  匯率的本質並非外部問題,而是内部利益分配的制度安排所呈現出的外部特性。這裡存在著兩種極端:一種極端是利益分配嚴重傾向勞動者,而不利於資產擁有者,那麼資產擁有者就會傾向於將資產向國外轉移,國際資本則更不願意進入,從而形成外匯市場中的資本流出大於資本進入,結果就是本幣的貶值;另一種極端是,如果利益分配嚴重傾向於資產者,則國内資本不願流出,而國際資本又會踴躍進入以分享這一有利的利益分配,此時,就會出現國際資本的進入多於國内資本的流出,最終體現為本幣升值。而國内與國際生產效率的差別,僅僅反映了可分享財富蛋糕的大小,而不是比例,最終體現出的乃是資本進出的規模,而非趨勢。

  兩種極端都會挫傷經濟發展,前者導致資本外流,削弱經濟發展的根基,後者挫傷勞動積極性,降低社會消費能力,增長將無以為繼。無論哪種極端,都會導致經濟蕭條,本幣價值瓦解。

  最佳匯率就是在兩個極端之間找到穩定的平衡點。在這一水平上,勞動者與食利者的利益分配大致平衡,勞動者充滿創造財富的熱情,而食利者積極投入更多的資金,國際資本紛紛湧入來擴大資源投放的規模,從而分享相應的利益。同時,國内資產者在積累豐厚的資本後,踴躍向國外尋求新的食利機會,形成流入與流出資本的大體平衡,最終實現勞動與資本之間的穩定均衡。

  簡單地說,在資本自由流動和沒有幹預的狀態下,本幣升值,反映了食利者在財富分配中占了上風,而本幣貶值,意味著利益分配偏向了勞動者。

  戰後英國與德國走向了兩個極端,前者用高估的英鎊保護了債權人,卻扼殺了經濟;後者用惡性貶值的馬克血洗了國内有產者,同樣摧毀了經濟。而法國,則在兩個極端中找到了一種平衡。

  1926年12月21日,法蘭西銀行開始用本幣大規模購買外匯,遏制法郎升值的趨勢。李斯特的抑制法郎過度升值的努力,遭到了羅斯柴爾德和其他法蘭西銀行董事的激烈反對。20世紀20年代的法國曾流傳著這樣的傳聞,“任何黨派組閣都得事先徵求羅斯柴爾德的意見” [15]。但龐加萊並不吃這一套,他作為莫羅的總後台,大力支持莫羅和李斯特的外匯幹預政策。莫羅頂著巨大的壓力,在1927年和1928年這兩年中,繼續買入外匯,將法郎對美元的匯率死死釘在1:25的水平上。法國財政部向法蘭西銀行承諾,所有由於幹預外匯而出現的財務損失,由法國財政負責補償。羅斯柴爾德等人使出各種手段來破壞莫羅的計劃。1928年8月,莫羅吃驚地發現,自己在法蘭西銀行行長辦公室的進出電話全部遭到竊聽。莫羅與羅斯柴爾德的關系開始極度惡化。

  由於法國經濟在穩定的法郎預期下開始強勁複蘇,出口產品將英國打得落花流水,法蘭西銀行董事會内部出現了分化,以羅斯柴爾德和法國鋼鐵大王溫德爾為首的法郎升值派,最終沒有獲得多數董事的支持。羅溫二人於是親自出馬,打破法蘭西銀行的慣例,公開發表對貨幣政策的意見,希望吸引國際投機資本大規模進入法國,從而迫使莫羅放棄幹預市場,任由法郎升值。羅斯柴爾德甚至親自下令家族旗下法國最大的鐵路公司大力買入法郎,試圖逼迫法郎升值,這已經涉嫌違反了法蘭西銀行董事進行内幕交易的限制。在幹預外匯市場的兩年多裡,法國外匯儲備的價值劇增到6億美元,其中多為英鎊資產。

  真是風水輪流轉,現在該英國灰頭土臉了。法郎的固定匯率策略,使得法國產品具備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競争力,英國的傳統市場紛紛被法國貨攻破;而法國國内物價穩定,經濟繁榮,一派大好景象。英鎊的情況卻是越來越不妙,嚴重的衰退伴隨著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資本正在加速從英國流向法國。諾曼強烈要求莫羅拿出實際行動來,降低市場對法郎升值的預期,減緩英國資本流出的壓力。而莫羅則建議英國提高利息來吸引資本,而這分明會讓英國衰退得更加嚴重。莫羅進一步施壓,準備將英鎊外匯儲備兌換英國的黃金,英鎊立刻成了驚弓之鳥。諾曼怒不可遏,準備向法國人提出馬上償還30億美元的戰争債務。英法打得不可開交。

  這時,美國人又粉墨登場了。作為調解英法兩國貨幣争執的和事佬,美國人建議雙方休戰。斯特朗提出了美國的建議:法國仍保留部分英鎊儲備,另一部分則由紐約美聯儲銀行和英格蘭銀行共同在倫敦市場上向法國兌換黃金。條件不多,只有一個,那就是未來法國的外匯儲備增加,必須由英鎊轉向美元。美國人正在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在全世界推廣美元儲備。

  法國由於擺脫了傳統貨幣理論的束縛,正確地採用了穩定法郎匯率的辦法,大大增強了法國的經濟和金融實力。

  到1929年,法國財政大幅好轉,政府償清了所有對法蘭西銀行的負債,債券價值翻了一倍。1926年法國政府僅有100萬法郎的盈餘,1929年財政累積盈餘已高達170億法郎。法國的貨幣儲備包括高達14?5億美元的黃金和價值10億美元的外匯。莫羅和李斯特在法郎保衛戰中獲得了巨大的勝利。法國的經濟增長頑強地抗拒了大蕭條的頭兩年,直到1931年下半年才被卷入世界衰退的旋渦。



本文摘自《貨幣戰争4·戰國時代》


   宋鴻兵驚世預言:貨幣戰争4·戰國時代 本書是國内有“貨幣教父”之稱的宋鴻兵“貨幣戰争”系列的第四部,該書從二戰後美國如何從大英帝國手中搶過世界金融霸主寶座開始,先後描寫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金融決戰,中日工業化發展的比較,以及當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美債危機,歐債危機,占領華爾街運動幕後的原委,給出了中國要全面打贏貨幣戰争,應該在房地產泡沫後如何投資、如何發展國内的經濟,如何抑制通貨膨脹,如何使用好美元儲備等諸多當下最切中要害的一攬子經濟問題的解決方法。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