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美國企業獲利狀況繼續疲軟。盡管美經濟已出現複蘇,但美國企業獲利狀況卻仍不見起色。據湯姆森金融公司統計,今年第一季度標準普爾500家大企業的利潤將比去年同期下降12%,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公佈的首季經營利潤比去年同期下跌了60%,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上季度的虧損高達542億美元,創下美國企業虧損額的歷史最高紀錄。道瓊·斯日前對1146家美國企業的調查也顯示,自1992年第一季度以來,這些美國企業頭一次發生集體虧損,集體淨虧損額是32億美元,這同2001年第一季度的集體淨利潤額267億美元形成了鮮明對照。美林證券公司最新的季度調查表明,大多數基金管理公司將減少持有美國股票的比例,只有22%的基金管理公司認為美國企業的贏利前景好於其他國家,而在今年2月份的季度調查中有46%的基金管理公司認為美國企業的贏利前景好於其他國家。今年5月底和年初相比,美國標準普爾500種股票的價格下降7%,歐洲股市上升4%,日本日經指數上升12%。
最後,安然事件的負面影響、一些著名證券公司如美林證券等惡意擡高美化上市公司業績誤導投資者事件暴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等政府機構和行業組織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調查、美國政府不斷發佈國際恐怖組織會襲擊美國的警告等導致美國企業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降低,從而使一些外國投資者紛紛從美國股市、債券市場等撤出資金,並轉向日本和歐洲市場,直接形成美國市場資金外流。去年,每月平均流入美國的資金高達440億美元,而今年前三個月每月平均為146億美元。
為了更清楚地理解美國的經濟問題,這裡對美國經濟體制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一些介紹:
由於各國的具體情況不同,歷史傳統和民族文化各異,各國的發展模式不盡相同。法國社會學家米歇爾·阿爾貝爾在《資本主義反對資本主義》一書中把當代資本主義分為兩種模式,英美等國的北美模式和歐洲大陸、日本等的萊茵模式,也稱社會市場經濟模式。
兩種資本主義模式都是在堅持私有制的基礎上,以市場經濟為核心,鼓勵競争,並通過立法手段為經濟運行制定法律框架,規範經濟和市場行為。但兩種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別,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強調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兼顧社會公正,不斷完善面向社會各階層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穩定的勞資關系,提倡同舟共濟、協商一致和長遠利益;採取政府幹預和政府、銀行、企業密切合作的銀行資本主義。北美模式基本實行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強調個人成就,企業以股權融資為主。
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在相當長的時間内促進了歐元區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黃金時期,歐元區的勞動生產率大大快於美國和英國,1960-1980年30年中,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1%,英國為2.1%,而歐元區為3.7%。但近二十年來,社會市場經濟模式使歐、日等國的經濟結構性問題越來越突出,社會福利負擔過重,企業缺乏活力,經濟發展緩慢。而在美國和英國,自由放任和股權資本主義具有的市場競争激烈、激勵相容、鼓勵創新等優點,催生了新經濟,推動了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大大彰顯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模式的優勢,該模式隨成為世界各國借鑒和學習的楷模。
但接連不斷的美公司假帳醜聞暴露了北美經濟模式的弊端。這種經濟模式的問題在哪裡呢?
首先是一種在1990年代日益突出的傾向,即企業越大越好。企業規模越大好象表示越強大,越有力量。幾乎所有企業,特別是一些大企業,不惜代價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兼並,在1990年代後半期形成了聲勢浩大的並購浪潮。企業並購與經濟考慮之間的聯系似乎越來越弱了,越來越缺少經濟基礎了。政治考慮反而上升成為並購決策中的主要因素。美國大企業中流行著這樣的觀點,“誰是大公司,誰就更有可能接近高級政府官員,就可以花費更多資源去遊說國會議員,去影響政府決策,並通過政府的外交渠道得到更多國際商業機會”。在這種觀點指導下,許多美國大企業的領導者對企業競争力的見解實際上已經改變,他們將企業規模與政治影響力緊密聯系起來,並將政治影響力視為企業的首要追求目標。這樣一來,明明知道並購不一定帶來經濟效益的時候他們也要進行並購,並為了證明並購的經濟效益而對財務數據做手腳。
第二,現在許多美國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也存在問題。在現代企業中,普遍由職業經理人員代替股東進行企業管理。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促進了企業的兼並擴張和跨國經營,強化了職業經理人員的作用,加快了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大量分散的中小股東難以對經理人員形成有效制約,為經理人員濫用職權提供了可能性。這就使權力過分集中於少數企業經營者之手,即那些CEO。1990年代美國商界形成的一種文化氛圍是,CEO是企業精英中的精英,是他們發動並主導了企業創新浪潮。這種看法也許沒有錯,但如果因此而將企業事務的所有決定權都交給CEO們,弱化企業内部的權力制約和平衡,那麼,這就勢必增大企業長遠利益受到損害的可能性。具體地說,如果CEO不僅負責企業經營決策,而且也絕對地控制著企業信息披露決策,那麼,他們在一定條件下出於為自己特殊利益的考慮也可以做出財務信息披露方面不恰當的決定,使財務數據披露為己服務。
另一方面,為鼓勵企業經理人員,美國廣泛採用股票期權制度(stock option),而且股票期權往往數量巨大。股票期權這一所謂的戴在經理人員手上的“金手拷”有利於經理人員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的發展,但也使經理人員有足夠動力通過關聯交易和金融衍生工具等各種創造性方法擡升公司股價,牟取私人利益。
第三,國家對大企業監管薄弱。
首先,奉行自由主義的美國原本對企業的監管措施就相對較少,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又使國家大大減少了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幹預,自1980年裡根總統以來的歷屆政府大都採取了降低稅負、解除管制、強化競争的政策,並放開了金融、能源等部門。
其次,美國會計審計制度存在問題。在這方面可以說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獨立會計公司的經營模式問題。從已經形成多年的情況來看,在美國,獨立的會計公司負責定期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核查、認證並幫助加以披露。這種制度就其根本點而言是適當的。但是,隨著會計公司自身業務的演變,這種制度中的不完善之處開始暴露出來。其中一個重要的不完善之處就是許多審計公司近年來越來越大的一個客戶源泉不是審計客戶而是管理咨詢客戶,因為這些審計公司同時也從事管理咨詢業務。在屢屢發生的假帳醜聞中,會計師事務所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現在的會計師事務所往往既承擔公司的會計事務,又對公司的財務報告進行審計,極易和公司沆瀣一氣,僞造帳目,而現行的會計監管制度無法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
5/16 首頁 上一頁 3 4 5 6 7 8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