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911”事件以後投資者對美國本土安全的信心遭遇極大的挑戰,美元資產的避險功能下降,導致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需求有所減少。並且,歐元現鈔在2002年1月正式進入流通,標志著歐元啟動的最後一個步驟完成,歐元成為一個完全意義上的貨幣,加強了其對投資資金的吸引力,也勢必對國際外匯市場的格局有所影響。
最後,從技術層面上來看,GDP的5%是經常項目逆差的臨界水平。美聯儲曾組織經濟學家對1980年到1997年間工業化國家經常項目逆差調整的情況做了研究,這項研究對工業化國家在經常項目逆差達到什麼程度時要進行國際收支調整,以及國際收支調整對該國貨幣匯率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論證。根據美聯儲的研究,一般當經常項目逆差接近GDP的5%時,國際收支便開始調整。調整的過程主要表現為貨幣貶值,以及在貶值一段時間以後(J曲線效應)貿易逆差的收窄;通常一國貨幣在經常項目逆差達到臨界水平的一年前開始貶值。美元本輪貶值是符合上述規律的,美國經常貿易逆差在2002年末達到GDP的5.2%,超過了臨界水平,而美元在2002年初開始貶值。在美聯儲調查的25個國家中,只有加拿大在1981年和丹麥在1988年分別進行經常項目調整時貨幣出現了升值,其他23個國家在經常項目逆差調整時出現貨幣貶值的現象。這個調整過程大概歷時三年,貨幣要持續貶值3年,貶值幅度約為20%。
美國政府曾表示仍堅持強勢美元政策,但在八國集團法國峰會上美國總統佈什的態度令歐洲大失所望,他在公開場合只字不提美元匯率,也未向八國其它成員國領袖更鮮明地表示美國對強勢美元的支持。人們認為,美國總統佈什對美元下跌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他在出席法國埃維昂召開的八大工業國會議上表示,匯率應由市場決定。佈什顯然是要借助美元匯率下跌對歐洲的工業國家及日本施加壓力,迫使他們加速經濟改革。目前美國經濟複蘇仍然緩慢,歐洲經濟幾乎陷於停頓,日本則深陷通縮泥潭,在這種形勢下,美元下跌將使美國從中獲益,因此美國並不擔心美元的跌勢。而美元下滑,間接增加了歐洲和日本的出口壓力,這正是美國希望看到的。
美國顯然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促使歐洲降息和日本對銀行業進行改革。美國官員私下曾對日本在過去一年出手數百億美元入市幹預匯市頗有微詞。他們認為,與其買美元賣日元努力打壓日元走低,不如把這些錢用於真正的經濟結構改革更有效。而日本仍然希望通過幹預促使日元貶值,因為日本經濟極度依賴出口,日元繼續上揚將嚴重打擊日本的出口。日本當局在5月抛售日元以幹預匯價的規模創下最高紀錄。幹預行動旨在抑制日元升勢,以使日本出口商受惠。日本央行上週五公佈的資料顯示,日本當局在5月份總計抛出約3.9825萬億日元,創單月紀錄高點。日本的幹預行動似乎已經取得一定效果,令投機者不致將美元推低至115日元下方。人們認為,如果日本當局沒有實施幹預,美元有可能將一路跌破110日元。(詳細分析請看談談日本與日元一文)
其實,無論是“強勢美元”還是“弱勢日元”,其中所隐含的涵義是一樣的,那就是符合當前國家經濟利益的貨幣價值就是政府所樂於見到的貨幣價值。日本政府樂見日元走軟,是一個以出口導向的島國經濟的無奈。就美國當前的經濟形勢而言,弱勢美元更加符合美國的利益,因此我們也就無從責怪美國政府放任美元貶值的立場了。
首先對美元貶值拍手稱快的就是美國制造業者。制造業是美國的主要出口行業。始於90年代中期的美元持續升值已經使美國制造業者苦不堪言了。根據經濟學家的測算美元每升值1個百分點,美國經常項目餘額就會下降100億美元。從1997年到2001年底美元大約升值了30%,由此導致的貿易逆差大約為3000億至4500億美元。出口下滑除了導致美國工業產值下降以外,還使得出口行業的失業率不斷上升。同時,由於美元的強勢刺激了進口的增長,由於進口替代的作用,也使得美國同類行業失業率不斷上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的紡織業,1997年以來由於美元強勢,進口紡織品大量增加,美國已經有200多家紡織廠關閉,紡織行業減少的就業崗位也接近20萬個。正因如此,美國制造商協會不斷呼籲美國政府採取措施誘使美元貶值。美元的持續貶值對緩解制造業的窘境將會起到直接的作用,從而有助於降低制造業失業率。
美元貶值對美國貨幣當局而言也是一個好消息。包括格林斯潘在内的數位美聯儲(FED)官員在最近的公開發言中多次提到,目前美國經濟中通脹持續下滑的風險要大於通脹上升的風險。聯儲官員非常巧妙地避免使用“通貨緊縮”這個可怕的字眼,但是早在2002年11月,FED理事貝南克(Bernanke)就曾公開表示,即使通貨緊縮真得來臨,FED也可以通過利率和其他一些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來克服它,他提到的非常規工具之一就是聯儲購買外國政府債券來迫使美元貶值。就在聯儲等待和觀望中,美元貶值已經不期而來。美元貶值帶來的進口商品物價上升對阻止通脹率的進一步下跌能夠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雖然美元貶值對物價下滑的緩解主要集中在貿易部門,但是在面臨切實通縮風險的情況下,這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積極力量。
正如技術分析專家們所言,市場總是在不斷地重複自己。美元的本輪貶值讓我們不由聯想起上世紀80年代末美元貶值。現在看來,美元的這兩次貶值存在一個很大的共性就是均面臨巨大的經常項目逆差調整壓力,並且兩次貶值都發生在經常項目逆差占GDP的比重到達峰值的前一年,均符合美聯儲經濟學家總結的經常項目逆差調整時期貨幣貶值的規律。那麼,參照美元的上一輪貶值週期,加上美聯儲對25個工業化國家逆差調整時期貨幣貶值規律的總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美元的本輪貶值週期遠未結束,美元仍然具有繼續下調的空間。
美元貶值,特別是對歐元的貶值,大體開始於2002年3月。從2002年3月到2003年5月,美元對歐元貶值在28%以上,美元對日元17個月來約貶值12%,總體上美元對主要貿易夥伴的貨幣比價約下跌8%。
對美元匯率的這種走勢,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曾應日本中央銀行的請求,與歐洲中央銀行在2002年6月聯手進行過幹預。但今年以來,美國政府則聽之任之,沒有行動。相反,美國財政部長斯諾在出席八國財長會議時卻對“強勢美元”做了另外一番解釋。他說,“強勢”的意思是指美元使公衆產生信心和它的防僞能力,美國政府已經不再根據美元與其他主要貨幣的市場價值衡量美元的強弱。此言一出,美元對歐元、日元的比價更加下跌。為了防止失控,財政部首席發言人又出來告訴記者:“政策沒有變化。”但是,這位發言人又表示,他們對美元最近的跌勢感到寬慰,不會反對美元的進一步下跌。
7/16 首頁 上一頁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