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藍籌股的定義:
1.在本行業處於龍頭地位;
2.穩定成長;
3.流通盤大或市值較大.
就我對藍籌股的理解來說它就是有成長性的績優股,而且這種成長性具有很長的持續性,成長的目標是國際化的大企業!這類企業的市場容量要足夠大!
藍籌背後的陷阱:根據對藍籌股的定義,所謂的藍籌概念只不過是按照股票的内涵價值買賣股票或者說這是以價值為主導的概念.不過藍籌概念與市場機會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層面,把它們簡單的聯系在一起很容易誤入陷阱.
(1)任何關於藍籌公司的分析如果脫落了其在市場中的交易價格,都將不能構成投資建議.就算是標準的或優秀的藍籌公司也只有在其交易價格與其實質價值發生背離的時候才具有投資價值.對藍籌概念的宣洩很容易讓人產生不理性的樂觀從而對目標公司的評估過高而難以自覺,當市場對“藍籌”股已經做出了足夠的反應後“藍籌”股也會有泡沫而且這些泡沫同樣也會破裂,比如3元或5元的長安汽車可能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對象但30元或50元的長安汽車就毫無投資價值而淪為實實在在的垃圾股(雖然是同一個藍籌),歷史最著名的“藍籌”泡沫是1973—1974美國股市的所謂的“漂亮的50”,當時“藍籌”泡沫的破滅直接導致了1973--1974道指的崩潰;
(2)關於價值投資和藍籌概念其核心應是對被低估價值的挖掘,但在市場交易中往往被扭曲成對價值高估後再高估的理由從而淪為市場大主力炒作的借口而已,千萬不能理所當然的認為“藍籌”股能讓廣大的散戶普遍賺錢,最終套在高位的仍然是廣大散戶,只不過是讓廣大散戶套得更心安理得而已---正是這種心安理得讓藍籌概念對市場具有強大的殺傷力,在中國芭菲特的理念早就成了投機者調動市場情緒的投機工具了;
(3)藍籌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投資的長期化,在任何所謂的波段行情中藍籌概念都只是投機道具而無實際内涵;
(4)QFII也許會成為藍籌時代的催化劑,但可以肯定QFII肯定不會成為“藍籌”泡沫合理化的理由,當“藍籌”泡沫不斷膨脹的時候可以斷定我們離藍籌時代越來越遠了.
不管怎樣我還是認為藍籌概念比過去的重組或網絡概念更有積極意義,但對其背後的陷阱多一些謹慎無論如何都是必要的.
3,不要迷失在“績優”之中
受新退市辦法推出的影響,昨日ST闆塊出現了大幅下挫,新的退市辦法無疑也給那些問題較重的ST公司上緊了緊箍咒,有專家斷言中國股市開始進入崇尚績優的時代(?)。
面對“績優”依然是那份心動的感覺,曾經的記憶並未模糊。
這些年來“績優”是個什麼東西?---
那只不過是投機的工具、調動市場情緒的口號
那只不過是市場投機勢力向市場發出的蓋上套牢烙印的邀請函
如果我們不能深刻理解“績優”背後某些實質性的東西那麼我們還會迷失在“績優”之中
1:“績優”的誠信---“績優”如果是僞造的那麼它比“績劣”對我們的傷害更大,銀廣廈和東方電子之類巨大的殺傷力在很大程度就因為被上了“績優”的外套,“績優”的價值基礎是它必需是真實的。
2:“績優”如果不能以某種方式體現出來的話那麼它的價值就要大打折扣---
(1)“績優”必需要有強大的現金流做支持,財務報表重組類的所謂“績優”更可能是一個陷阱,對關聯交易類的“績優”也要提高警惕;
(2)“績優”應以高現金分紅率來體現其價值與魅力,如果“績優”只能刺激大股東的投資饑渴症那麼就讓大股東自己玩吧;
(3)如果“績優”不以高現金分紅率來體現其價值那麼就必需要有足夠的理由說服投資者留存收益的再投資能真正實現股東價值的最大化。
3:“績優”也可能會有泡沫---“績優”並不代表就有投資價值,當市場對“績優”股已經做出了足夠的反應後“績優”也可能會有泡沫而且這些泡沫同樣也會破裂,被過度反應的“績優”股在實質上與垃圾股無異,比如10元的五糧液可能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對象但100元、200元的五糧液就毫無投資價值而淪為實實在在的垃圾股(雖然公司還是那個公司),在我看來“崇尚績優”是不負責任的提法,看看歷史上四川長虹、深發展、埔發銀行、銀廣廈、東方電子無不是以“績優”的面孔出現,這些年崇尚它們的結局就是痛苦,符合邏輯的提法是崇尚價值特別是被低估的價值(前提條件當然是真實)。
4:“績優”只不過是我們衡量投資價值的標準之一,孤立以這個指標不能對價值進行全面的評估,不能過份的誇大其作用,更不能因此而忽略其它指標的作用(比如其他的財務指標、管理層的素質、行業的競争能力、對股東的態度等等)。
隨著監管的加強,隨著WTO成為真實的存在,我相信市場正在發生某些實質性的變化或者說有發生這種變化的趨勢,“績優”的蠢蠢欲動有更深刻的市場背景,就我的感覺目前市場中的所謂“績優”同樣充滿泡沫只不過是泡沫的程度相對較低而已。
透過“績優”的表層我們更應關註的是那些被低估的被忽略的被扭曲的“績優”。突破“績優”的陷阱那我們就不會迷失在“績優”之中。
3,好股票的標準是什麼?
“好”股票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就現實的角度而言只要能上漲的股票就是好股票--這也是現在市場的流行觀點,但這裡的問題在於股票在上漲之前我們無法準確的確定,其實這種觀點只能事後認定而無法事前確定,所以這種觀點沒有實際意義。
“好”股票另一個流行的看法是有“莊”特別是有“強莊”的股票,其實這類股票對莊家而言可能是好股票但對一般的中小投資而言只能說是好壞各半,這類股票讓我們有獲利機會的同時承擔了並不對稱的更大的風險,在目前“打莊”的大背景下又能好到那裡呢?
我對“好”股票的定義:那些在未來上漲可能性最大的股票就是好股票。這裡的核心是對“未來”和“可能性”的看法,這裡的“未來”是一個不確定的時間概念,在投資之處要把它理解為一個以年度或數年度或數十年度為標準的時間概念,但在持股期間如投機過盛的時候它也可能演變為一個短期的時間概念,一只個股如果瘋狂的透支了未來數年的成長也就喪失了長期持股的價值。這個定義的核心之核心就是對“可能性”的理解,股票的波動不可預測我們能把握的就是最大的可能性,其基礎就是價值特別是被低估的價值,價值回歸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所以具有最大的可能性(接近於必然性)。
結論:我們分析市場不是事前的胡亂猜測也不是尋“莊”而是發現或挖掘價值(特別是被低估的價值)。
4,技術分析的誤區
技術分析不是一門科學,如假定它是一門科學那其結論就可以作為可靠準則,這樣每個人都能預測明天或下一個星期的價格變化,因此每個人都能通過適時買賣股票而不斷賺錢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由於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推論出:不存在曾長期不斷獲得成功並廣為人知的技術分析方法。如果有的話它很快就會被無數人採用,而正是這種追逐最終將葬送其功能。這讓我們得出一個有趣的結論:越是有效的技術分析將會越無用!
6/9 首頁 上一頁 4 5 6 7 8 9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