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32歲之前的財富軌迹(8)

2013-12-25 09:13:13



  3.修之於鄉

  在把自己的煉金術“修之於家”之後,巴菲特再接再厲,嘗試著“修之於鄉”,建立了更多的煉金爐。1957年,27歲的巴菲特掌管著三個合夥企業 共計30多萬美元的資金,年末數字變成了50萬美元;28歲的時候他合夥企業數目達到了5個;4年後,巴菲特旗下的合夥企業數目達到了10個;7年之後的1963年,第一個合夥公司裡投放進去的10萬美元在經過了巴菲特煉金爐7年修煉之後,出爐了720萬美元,32歲的巴菲特個人身價變成了102.5萬美元。

  已然成為年輕百萬富翁的沃倫?巴菲特將自己身邊的10個小爐合並成一個大爐子,巴菲特旗下的10個合夥企業合並為“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每個合夥人最少得給大爐子放進10萬美元才能入夥。1962年,他以7.56美元每股的價格購買了一小部分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的股票,這是一家位於馬薩諸塞州新貝德福德的一個成衣生產線制造廠。這個眼看著日益破敗的爛企業被巴菲特接手後進行了大力改造,變成了一座神奇的煉金爐。借助它,巴菲特“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日後不僅讓世界各地一批認同、信賴巴菲特的陌生人成為億萬富豪,也讓巴菲特這個煉金道士成就了一代股神的美名。

  巴菲特的投資生涯是極其成功的,卻絕非一帆風順。在1973年前後,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的股價從90美元下降至40美元,降幅高達56%;在1987年,公司的股價又從4000美元的高位俯沖了1000多美元,降幅25%;1990年,公司的股價從9000美元附近跳水至5500美元;而在1999年,聲稱每年要高過道—瓊斯指數10個百分點的股神在股市裡被道—瓊斯指數遠遠抛在了20多個百分點之後。

  一般投資者碰到這種情況,他的股東(合夥人)大多會選擇另起爐竈,但是巴菲特的股東卻十分堅定地站在巴菲特的背後。之前在巴菲特的領導下他們是賺得缽滿盆盈的搭便車者,而這時候他們則是巴菲特最堅定的支 持者。

  這些股東為何會將巴菲特當成自己最忠實的合夥人呢?如果我們翻看巴菲特的股東名錄,我們會發現,絕大多數的股東都是巴菲特的親朋好友。根據2004年左右的數據顯示,巴菲特為自己的老家——奧馬哈制造了208位億萬富翁。

  就像巴菲特喜歡在自己熟悉的公司上持有股票一樣,他總是傾向於和自己認識的人合作。兒時在巴菲特祖父家打雜的查理?芒格後來成為他的商業夥伴,他高中的彈子球合夥人後來成為他的股東之一,他的牌友比爾?蓋茨最後也成為他的股東之一……

  在我們抱怨找不到生命中的貴人時,巴菲特已經在身邊的人中開始尋找自己的合夥人了。

  巴菲特盡心盡力為合夥人做好投資,甚至做出一些奇怪的舉動:他多次在自己的年度報告裡說有人的業績做得比自己更好,並悲觀地認為自己無法保持驕人的成績。然而,幸運的是巴菲特最後還是戰勝了大盤。他的自我揭短在人們的調侃聲中也擡升了他誠實的信譽。

  當然,忠實也不是事無巨細都要向自己的合夥人說明,巴菲特站在朋友的立場,只把最有利於自己股東的消息透露給自己的股東,不摻雜任何不必要的信息。巴菲特第一次投資股票是和自己的姐姐一起買的,這支股票從38美元跌到了27美元,姐姐也開始埋怨巴菲特。在股票回升至40美元的時候,姐姐便急著出手,結果每個人只賺了5美元。不久後這支股票漲到了200多美元。巴菲特從這次的經歷中知道:在合作中,不要讓不擅長的人做決定。

  堅持“合夥人是熟人”和“專家投資”的巴菲特在長期的運營中終於贏得了股東的認同。這份認同也支持著他越過一個又一個事業的低谷。

  ?



本文摘自《巴菲特之非常道》


   巴菲特的中國式智慧:巴菲特之非常道 本書從巴菲特的身世、生平出發,以巴菲特的創業歷程、事業發展為線索,以巴菲特的投資經歷為主要素材,結合巴菲特的家庭生活和對財富使用的態度,提煉出這位世界頂級投資大師的人生哲學、投資觀念和財富觀。本書旗幟鮮明地倡導價值投資理念,詳盡地講述了巴菲特投資實踐的過程,向讀者滲透理性投資的觀念。書中引用了一些名人逸事,諷刺了股市黑嘴、並深刻揭示市場預測的不可靠性;通過巴菲特的語言對華爾街的本質有了一個更高的認識,對經濟發展中的現象有了更明白的了解。因為我們認為,老子的智慧可遍及全球。所以書中以巴菲特故事為經,以《道德經》原文為緯,用老子的智慧提煉巴菲特投資理念和處世哲學,也是以巴菲特故事來诠釋《道德經》。使讀者可以加深兩個方面的理解。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