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股神的財富槓桿股神的財富槓桿(8)

2013-12-25 09:13:13



  人人皆有能力範圍。實際上,能力範圍並非什麼高深莫測的東西,更 不是難以攀越的喜馬拉雅山,它常常是從我們每個人的常識開始的:比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購買使用的東西,比如我們自己及家人所從事的行業。每個中國男人大概都聽說過“國酒”茅台,凡是出席過高檔宴席的人都會把50年窖藏茅台直接和黃金聯想在一起;大中城市的每個家庭主婦一定會經常逛逛蘇甯電器,常常在不經意中發現它又新開了一家連鎖店;北京後海街邊的時髦女郎戴著金光燦燦的項鍊與手镯,抱怨金銀首飾價格的不斷攀升時,她們如果足夠聰明的話,就應該買點山東黃金和中金黃金的股票;深南大道上聰明過人的白領們,一定能猜到深港邊界鐵絲網的拆除和房價暴漲是遲早的事情,遺憾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惦記著王石與他的萬科。

  當我們已經確認一個或幾個這樣的公司和行業並對它們有一定的了解之後,為了縮小競争圈邊界和確定我們的能力範圍,就需要從該企業如下一些關鍵問題著手:它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這些產品和服務的市場需求怎樣,它與可能的替代品之間有什麼區別;該企業提高價格而不會降低銷量的可能性有多大;它的目標客戶是誰,企業絕大部分收入是否依賴於一個或幾個客戶;主要客戶關系的穩定性有多強;企業以什麼方式銷售其產品,它的市場主要集中在什麼地域;企業是否能夠及時調整策略以適應經濟商業狀況的變化;企業的供應情況怎樣,管理層及其員工關系如何,其經營狀況對於政治經濟波動的風險是否過大,等等。

  當然,我們的能力範圍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如果不能“與時俱進”,我們的能力範圍就會縮小,原來的判斷就不可避免地會失誤。比如,若原來的行業在受到其他行業侵犯攻擊或脅迫時,就需要對造成侵擾的行業有所了解。再比如,某些優秀企業能夠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和商業機會,而適時調整組織結構和企業經營方案,並從實際中不斷學習以增強其生命力,也應該被加入到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内。比如,可口可樂、迪斯尼、海爾等。從這些企業的年報、其首席執行官或者致股東的公開信中,我們可以對於企業的發展戰略、經營活動甚至業務發展前景等都會有較為深入的 理解。

  巴菲特是簡單與明智的標桿,他將理性和常識視為自己能力的最高指導原則。巴菲特還強調,一定要在自己能力允許的範圍内投資。能力有多強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正確了解和評價自己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優勢,然後朝著這個方向投資,並全力出擊,才能成為聰明的投資者。巴 菲特一直只做他了解的、能做的範圍内的事情,決不嘗試辦不到的事,他知道自己了解媒體、金融業和消費品生產企業,因而他的資產一直集中在這個範圍之内。而對於超出他能力範圍的股票,他就會毫不猶豫地賣掉,比如賣掉聯合出版社就是因為他不了解這家企業持有大部分麥考無線電話公司的價值何在。巴菲特不但清楚自己的能力範圍,還有著精神上的紀律,他謹守本分不分心,也不冒險去做不懂的事,即使是10美元的賭註,如果他覺得自己勝算不大也不會參加。巴菲特說,如果你讓自己在小事上沒有紀律,很可能在大事上也沒有紀律。

  在幾十年來諸多首富、新貴中,巴菲特從來不靠内幕消息、不靠權錢交易。這在官商文化甚濃的當今中國、東亞和俄羅斯,衆多的投資者可能大惑不解。難道巴菲特的確沒有深厚的政界背景和密切的商界朋友嗎?難道一本簡單的投資指南和幾張年報真的就能造就巴菲特的“火眼金睛”嗎?

  人們首先會想到他那作為國會議員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1951年巴菲特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並被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婉拒後,並沒有留戀華盛頓的生活,而是回到了奧馬哈他父親的經紀公司作投資推銷員,1954年他終於被格雷厄姆-紐曼公司作為合夥人接納,1956年開創自己的合夥人公司,在其父親1958年連續四屆國會議員(每年一屆)退休卸任時,巴菲特在兩年前自己開創的合夥人公司僅有50萬美元左右,但到1961年累計收益達251%,同期道—瓊斯指數僅漲74.3%。巴菲特的成功在奧馬哈不胫而走,人們紛紛詢問他有什麼内部消息,但實際上他什麼也沒有。甚至連基金經理常用的股票分析機都沒有,更沒有龐大的證券研究部門和現代的金融工程技術。在奧馬哈一間簡陋的辦公室裡,巴菲特除了一名秘書和一名研究助理,就是穆迪評級公司的工業手冊、銀行和金融手冊、公用事業手冊,以及《標準普爾股票指南》和有關公司的年報。他不為喧鬧的華爾街所侵擾,更不理會道—瓊斯指數的起伏變化,幾十年如一日仔細翻閱這些資料,耐心地思索並尋找著各種投資機會。1965年巴菲特買下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僅4年後其父親就去世了,老巴菲特坦言“我沒有為我的兒子沃倫做任何更多的準備”。目前,這家全球最大的投資公司的總部非常精幹,僅有他和蒙格兩名管理人員,公司董事9名,工作人員14名,但他旗下企業員工超過13萬人。



本文摘自《巴菲特之非常道》


   巴菲特的中國式智慧:巴菲特之非常道 本書從巴菲特的身世、生平出發,以巴菲特的創業歷程、事業發展為線索,以巴菲特的投資經歷為主要素材,結合巴菲特的家庭生活和對財富使用的態度,提煉出這位世界頂級投資大師的人生哲學、投資觀念和財富觀。本書旗幟鮮明地倡導價值投資理念,詳盡地講述了巴菲特投資實踐的過程,向讀者滲透理性投資的觀念。書中引用了一些名人逸事,諷刺了股市黑嘴、並深刻揭示市場預測的不可靠性;通過巴菲特的語言對華爾街的本質有了一個更高的認識,對經濟發展中的現象有了更明白的了解。因為我們認為,老子的智慧可遍及全球。所以書中以巴菲特故事為經,以《道德經》原文為緯,用老子的智慧提煉巴菲特投資理念和處世哲學,也是以巴菲特故事來诠釋《道德經》。使讀者可以加深兩個方面的理解。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