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股神的財富主張(7)

2013-12-25 09:57:14



  因為巴菲特特殊的工作,巴菲特在家裡享有特殊待遇:他可以一整天呆在自己的書房裡而不過問其他的事情。巴菲特曾經問蘇珊書房裡的壁紙去哪裡了。而這個壁紙在幾年前已經摘掉了。

  然而,巴菲特享有的這些特權並不代表巴菲特就是家中的國王。在巴菲特的家庭觀中,巴菲特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是家裡的重要人物。巴菲特並不覺得自己的事業比家裡其他人的活動來得更偉大。

  巴菲特對於妻子的興趣和鐘愛的事業只有兩個字:支持。巴菲特喜歡在低級的快餐廳吃飯,而蘇珊則喜歡去一些藝術家咖啡屋。巴菲特在這方面倒從未吝啬,他還經常陪同妻子一起去藝術家咖啡屋。

  蘇珊還十分熱衷於公益事業,她在1969年左右積極參加堕胎合法化的活動,這時候剛從股市中隐退的巴菲特更是熱心地支持蘇珊的活動。巴菲特甚至有些喧賓奪主的意思,在外人看來反而像是蘇珊在幫助巴菲特進行這個活動。後來蘇珊想把慈善事業的範圍擴大,於是她決定建立一個慈善基金。精通理財的巴菲特當然不放過支持妻子事業的機會。他們建立起了自己的私人信托基金,每年向數十名黑人學生提供獎學金。在妻子死後,巴菲特為了紀念亡妻,又把基金會的名稱改為“蘇珊?湯普森?巴菲特基金會”。

  出身書香門弟的蘇珊對於資本市場的贏利並不看重,她自己渴望成為一名歌手。在子女長大之前,顧家的她並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等到孩子們成人之後,少時的夢想又在蘇珊的腦中浮起。巴菲特支持她的想法,並不斷鼓勵她重新拾起自己的夢想。他告訴她如果退縮她自己會後悔一輩子的。在巴菲特的鼓勵下,已經結婚23年的蘇珊終於開始登上舞台。巴菲特也經常去參加她的演出,並盛贊自己妻子的歌喉“讓我(巴菲特)停止了呼吸”。 1997年的時候,她甚至自己錄制了一張CD並發行。

  晚年的蘇珊為了追求自己的事業而與巴菲特分居了很長時間。但是他們保持了奇怪的親密關系,他們像其他的夫婦一樣外出旅遊、安享晚年。每年8月5日,是微軟公司CEO聚會的日子,比爾?蓋茨的密友巴菲特常年都是受邀嘉賓。在1993年埃及聚會的時候,蘇珊的高血壓病發作,巴菲特決定在愛人危難的時候,守候在蘇珊身邊。而“最懂自己的人”的邀請又不便推辭,所以他在電話中十分猶豫。細心的比爾?蓋茨知道後,決定用專機將蘇珊也邀請到埃及,才為巴菲特除去了心中的石頭。

  在分居的時候,蘇珊介紹一個餐廳的女招待阿斯特麗德?曼克斯照顧自己的大男孩——巴菲特。在蘇珊晚年的時候,她還當了紅娘的角色,為二者穿針引線。三個人的關系十分親密,在巴菲特家送出的聖誕卡上,總是簽他們三個人的名字。“無論貧窮富貴,只有死亡能讓我們分開”,蘇珊死後2年内,巴菲特一直沉浸在對前妻的追憶中。直到他76歲,才在生日宴上舉行了秘密的婚禮,與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自己的阿斯特麗德?曼克斯結為連理。

  在巴菲特的家庭觀念中,是人依附於家庭而不是家庭依附於某一個人。不管一個人在事業上多麼成功,在家裡的時候也只是家庭的普通成員。即使巴菲特在外面有再多的財富,他也要回家陪自己的子女複習功課,為自己愛人的事業搖旗呐喊。

  3.散財之後贏得子女回歸

  巴菲特總共有三個孩子:大女兒蘇珊與母親同名,兩個兒子霍華德和彼得。三個孩子都是在巴菲特事業剛起步的時候出生的。疲於生計的巴菲特在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很多時間跟孩子們在一起。他的生活被各種年度報告包圍著,以至於他忽略了家庭的其他人。他甚至有一次下班回家便自顧自地向自己的書房走去,還吹著口哨從摔倒在地的彼得身邊走了過去。諸如此類的事情使得孩子們對自己的父親漸漸變得不親近。有一次,彼得與母親出去的時候,看到一本《父親手記》。彼得認為自己的父親正缺乏做父親的能力,於是鼓動母親買下了書。他不客氣地將它放在了巴菲特的書桌上。



本文摘自《巴菲特之非常道》


   巴菲特的中國式智慧:巴菲特之非常道 本書從巴菲特的身世、生平出發,以巴菲特的創業歷程、事業發展為線索,以巴菲特的投資經歷為主要素材,結合巴菲特的家庭生活和對財富使用的態度,提煉出這位世界頂級投資大師的人生哲學、投資觀念和財富觀。本書旗幟鮮明地倡導價值投資理念,詳盡地講述了巴菲特投資實踐的過程,向讀者滲透理性投資的觀念。書中引用了一些名人逸事,諷刺了股市黑嘴、並深刻揭示市場預測的不可靠性;通過巴菲特的語言對華爾街的本質有了一個更高的認識,對經濟發展中的現象有了更明白的了解。因為我們認為,老子的智慧可遍及全球。所以書中以巴菲特故事為經,以《道德經》原文為緯,用老子的智慧提煉巴菲特投資理念和處世哲學,也是以巴菲特故事來诠釋《道德經》。使讀者可以加深兩個方面的理解。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