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收服人心的三大武器(3)

2013-12-25 10:30:17



  在組織中,善於說服下屬的領導一般都有高超的演講技巧,有能力讓對方根據自己的語言暗示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幅藍圖。而且,他必定會採取“左右開弓”(同時針對左腦和右腦)的交流方式。

  成功的經理人為何說服不了下屬

  不管是在體育運動中還是商務活動中,指揮者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一樣的。在很多體育項目中,不少運動員因為教練的提拔而取得輝煌成績,甚至獲得了冠軍。但是,當他退役成為教練以後,卻不見得能在“培養人才”上取得成功。

  商業活動也是如此。一位優秀的營業員可能經常取得銷售第一的業績,但是,如果讓他晉升為經理,或許就沒那麼優秀了,因為他並不一定能夠說服和駕馭下屬。

  為什麼優秀的業務骨幹不能成為優秀的經理?有三個重要因素。

  第一,盲目自信。

  以運動員為例,很多優秀選手對自己的訓練方法很有信心。這種自信心一旦過於膨脹,就容易演變成“大家只要好好學習我的方法,就肯定能成功”。這等於強制所有人用整齊劃一的方法練習。適合這種方式訓練的選手或許會獲得快速成長,但是對不適合這種方式的選手來說,絕對是一個災難。不當的訓練方式,不僅會阻礙選手提高技能,還可能摧毀他們好不容易已經獲得的成就,甚至致使他們默默地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

  第二,盲目追求目標和結果。

  追求目標和結果本身並不是什麼壞事。但是作為領導者,如果太執著於目標,就容易產生錯誤的判斷。比如,過高地看重有助於達成指標的員工,而忽視了其他員工。原GE公司的董事長傑克·韋爾奇在其著作《教練之神告訴你“做人”的法則》中,將這樣的領導者稱為“被指標囚禁的陰謀家”。

  如果說在企業中,員工“無作為”就無法生存或得到上司的認可,這樣的生存環境將很容易滋生某些員工自私自利、嘩衆取寵的行為,而這種規則無疑會招致其他員工的抵觸情緒。

  第三,情感的門外漢。

  一般的“工作能人”或被認為是“有手腕的人”,都會從邏輯角度自認為“我是對的”。因此,這種人也常想用道理來說服下屬。一般來說,下屬在聽上司講話時,言語上不會反對。但是,他們心裡卻可能有不同意見:“您的話固然不錯,可是您能不能考慮考慮我的感受啊——我可沒有您那麼優秀!”

  另外,有的成功人士在某些情況下並不擅長表達情感和情緒。例如,“我錯了”或“實在對不起”,是人們道歉的常用語,但某些成功者卻很難說出口。因為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錯了,或者說,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敗給對手了。很多時候人們都會覺得表露情感是“懦夫的行為”。

  有的運動員本身就是運動天才,他們不需要多努力就可以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這種天才運動員一旦成為領導者,根本無法理解別人的心情。這種例子屢見不鮮。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優秀的領導者呢?如下所示。

  ·好的領導者能了解不同員工的“長處”和“不足”,並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各自的才能。

  ·能取下屬之長,彌補自己的不足。

  ·能理解下屬的情感,並產生共鳴。

  ·能拉近和下屬的心理距離,構建強大的信賴關系,提升下屬的動力。

  這才是成功的領導者能說服下屬的真正原因。

  故事讓人類活下去

  “講故事”作為一種有效操控他人的傳播方法而被大家所重視。所謂的“故事”都是從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發生在古人身邊的事。

  當你聽到“故事”這兩個字的時候,腦子裡會浮現出什麼樣的場景?如果我們要探尋“故事”原有的内涵,就得追溯到穴居時代的原始社會。

  想象一下:茫茫草原上星空璀璨,人們圍著篝火席地而坐。老人給年輕人講述著村子裡過去的事。

  “從前,村裡有位年輕人。一天,他進了一片無人敢進的森林。據說,森林裡有一頭兇猛的老虎。盡管村民們都被告知不許接近這片森林,但老虎襲人的事件卻時有發生。於是,年輕人決定去打虎,為民除害。”



本文摘自《領導者收服人心的溝通之道》


   說話柔道:領導者收服人心的溝通之道 在企業中,溝通之道直接影響著上司和下屬的關系。很多時候,不管上司多麼有理有據、義正辭嚴,而他在溝通中沒有顧及下屬的情緒,沒有構建起下屬對他的信賴,追隨者將寥寥無幾。作為管理者,不著痕迹地收服人心,讓下屬心甘情願為自己效力,從情感層面找到一種讓人接受的方法就十分關鍵。因此,能否讓下屬與自己產生共鳴,就成為重中之重。本書不僅包含了作者在擔任主播時實踐總結出的訓練方法,也包含了大量在企業家和演講專家等領導層成功實踐過的訓練方法。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