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股神的財富槓桿股神的財富槓桿(17)

2013-12-25 11:03:12



  巴菲特認為特許經營權價值是淨資產價值超過重置成本的價值,這是他的創見,也是對現代投資理論的傑出貢獻。他自己在投資股票的時候,就把目標鎖定在那些雖然賣價為賬面資產價值好幾倍,但本身仍然具有無法比擬的特許經營權優勢的企業上。因為,這類行業的企業在經營上具有特權(壟斷)優勢,擁有超額的權益收益率以及相對少的資金投入,並且具有比較容易獲取現金的能力。這些聽起來好像跟母親做水果沙拉一樣簡單,但要真正發現並買下這些行業的優秀公司並非易事,巴菲特認為這個過程就像要捕捉一群稀有而又敏捷的大象一般。

  具體來說,巴菲特利用宏觀因素選股成功而經典的案例主要有:1976收購政府雇員保險公司、1990年和1992年收購富國銀行和2003年收購中國石油。這裡我們主要介紹巴菲特購買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的過程及其收益。

  巴菲特因為格雷厄姆擁有政府雇員保險公司50%股份而對它產生強烈的興趣。在巴菲特看來,公司主要特色在於:第一,公司的客戶是政府雇員,盡管汽車事故比較頻繁,但政府雇員作為一個整體,駕駛汽車出事的概率要比其他人低得多。第二,公司的產品直接通過郵寄直銷而不通過保險代理商,這樣可節省保險費的10%~25%。早在1951年,巴菲特就開始接觸和認識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政府雇員保險公司,公司副總裁——羅裡莫?大衛給巴菲特留下了深刻印象。巴菲特1951年分四次買進這家公司的股票,總共持有350 股,成本為10282美元,這筆錢占了巴菲特當時身家的50%以上。1952年,巴菲特以15259美元出清。但這筆看似賺錢的投資卻讓巴菲特後來深深後悔,因為20年後他所賣的股票價值1300萬美元。

  整個70年代,巴菲特一共購買了3家保險公司,並另外組建了5家保險公司,並積累了經營保險業的豐富經驗。70年代初期,在政府雇員保險公司董事長大衛退休後不久,繼任的管理階層犯了一連串嚴重的錯誤,他們低估了保險理賠的成本,使得公司對外銷售保單的訂價過低,此舉導致公司幾乎面臨倒閉的命運。所幸後來由於傑克?拜倫在1976年接手公司,並採取緊急的補救措施後,才使得公司幸免於難。但此時,公司股票的價格也從1972年的歷史最高點每股61美元跌到1976年的每股2美元。就在這時,巴菲特出手了。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在1976年下半年買進大量的該公司股份,之後又小幅加碼,到了1980年底,巴菲特總共投入4570萬美元取得該公司33.3%的股權。在往後的15年内,巴菲特並沒有再增持股份,不過由於公司不斷地回購股份,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的持股比例逐漸增加到50%左右。到了1995年,巴菲特同意以23億美元買下該公司另一半的股份。而在1951年,該公司的總市值不過只有700萬美元。巴菲特天價收購的原因在於該公司具有相當優秀的核心管理人員,專門負責保險部門營運的托尼和專門負責投資部門營運的辛普森。

  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給巴菲特帶來了豐厚的收益。特別是在1996年被巴菲特全面收購時,該公司獲取的保費是29億美元,2002年這一數字上升到69億美元,該公司的2002年稅前承保利潤達4.16億美元,幾乎是2001年2.21億美元的兩倍。比較有意思的是,該公司的保險直銷因特網業務前景也看好,新業務2002年增長了75%。

  3.吹毛求疵選擇上等貨 ——公司分析

  作為一個資深的中國股民,花20萬元買一手茅台股票或者花4萬元買一手中石油的股票之前,您需要花多長時間來進行決策呢?5個月?5週?5天?5個小時?甚至是50分鐘?

  對於巴菲特來說,花800億元人民幣整體收購一家公司,決策所需花費的時間是5分鐘。股神固然財大氣粗,可他的錢也不是大風吹來的呀?就算真有那麼邪的風,要吹過來800億元總也要吹上幾個禮拜吧?這也只有一個說法可以解釋,他太心急了,還是太草率了呢?

  其實,巴菲特既不心急,更不草率。如果把買股票比作向煉金爐投入原料,巴菲特對原料的品質要求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事實上,巴菲特在選股時的思路,恰恰應了前面講到的中國古話的後半句:女怕嫁錯郎。



本文摘自《巴菲特之非常道》


   巴菲特的中國式智慧:巴菲特之非常道 本書從巴菲特的身世、生平出發,以巴菲特的創業歷程、事業發展為線索,以巴菲特的投資經歷為主要素材,結合巴菲特的家庭生活和對財富使用的態度,提煉出這位世界頂級投資大師的人生哲學、投資觀念和財富觀。本書旗幟鮮明地倡導價值投資理念,詳盡地講述了巴菲特投資實踐的過程,向讀者滲透理性投資的觀念。書中引用了一些名人逸事,諷刺了股市黑嘴、並深刻揭示市場預測的不可靠性;通過巴菲特的語言對華爾街的本質有了一個更高的認識,對經濟發展中的現象有了更明白的了解。因為我們認為,老子的智慧可遍及全球。所以書中以巴菲特故事為經,以《道德經》原文為緯,用老子的智慧提煉巴菲特投資理念和處世哲學,也是以巴菲特故事來诠釋《道德經》。使讀者可以加深兩個方面的理解。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