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收服人心的三大武器(4)

2013-12-25 11:03:13



  故事接著會說,年輕人如何與老虎相遇,如何應對老虎的襲擊,又如何展開搏鬥,如何打敗了老虎。最後還會告訴大家,我們要從中借鑒什麼,等等。這就是所謂的“英雄人物模式”。當然還有很多“失敗者”的故事,從中吸取的教訓也不少。

  聽故事的人會一邊認真傾聽,一邊設想自己就是主人公,投入到故事當中,陪著主人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高興、一起發怒。然後,這些數不清的故事又被人再闡釋,再理解,並再次融入人們的行為和生活中。

  哲學家野家啟一在其著作《故事的哲學》中對故事的作用作了以下叙述。

  “講”的語源是“模仿”。“模仿”的對象就是“經驗”。

  換句話說,隨著經驗被言語化,我們要給“經驗”披件外衣,這樣才能清晰地描繪出它的輪廓,使它更突出地擺在他人面前。只有通過語言的方式將個人的經驗表達出來,使之成為“公共財富”,經驗才能得以傳承和積累。

  野家啟一的結論是:“故事是一種能使經驗語言化,並使之得以傳承的裝置。 ”由此,人類才可以通過遠古的“故事”進行自我說明,融入集體,生存下去。

  例如,在公司聚會中,上司和下屬在聊天時分享彼此的經驗。之後,這些經驗就成為很重要的啟示。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無意識水準的“故事”一般發生在我們身邊。

  好領導都是“故事大王”

  在不透明的商業環境中,領導者常常一邊模棱兩可地下達命令,一邊又若無其事地推翻之前的指令,讓員工不知所措。面對領導者的“善變”,有的行業可能連一個月後的經營目標都無法預計,而有的行業則能在短期内大幅度調整計劃來適應變化。

  正因為處於這種不安定的環境中,領導者必須激勵員工,激發他們的鬥志。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如何激勵不同國籍、膚色、宗教、性別、文化的員工?這對每家企業來說都是重要的課題。就算公司員工全都是本國人,也存在年齡、性別方面的差異。那麼,在這種背景下,領導者應該採取什麼樣的交流方式才能說服大家呢?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近來,“基因管理”的經營方式備受矚目。這裡的“基因”是指企業的理念和價值觀等可以被未來的企業管理者繼承的DNA。將這種基因滲透到員工的工作理念中,並使之發揮作用的方法就是“基因管理法”。這種企業管理法已經運用到豐田、日產以及花王等多家日本大企業中。

  我曾聽日產汽車的基因管理主管者說過這樣一句話:“為了讓企業的理念和價值觀更好地滲透,領導者自身必須是一個‘講故事的人’”。用英文表達就是“story-teller”。

  凡是成功的企業家,無一例外都善於講故事。他們能很好地講述企業的成功經歷和失敗教訓,並善於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個人經驗。最後,他們還能通過講故事告訴員工,為什麼某種理念和價值觀十分重要。

  故事可以超越國籍和膚色的壁壘,這種交流方式能夠很好地將自己的意願傳遞給對方。(在下一章,我們將針對能喚起“共感”的故事作進一步的解釋。)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聲音、表情、態度、手勢、姿勢等語言以外的表達方式也很重要。這種語言和非語言相結合的表達方式,我稱之為“呈現”。

  同樣,在交流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註意對方的反應,關註整個場合的氣氛。因此,我認為這需要“會話反射神經”的配合(第四章中詳解)。

  為此,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將對“講故事”、“呈現”和“會話反射神經”逐一解說。



本文摘自《領導者收服人心的溝通之道》


   說話柔道:領導者收服人心的溝通之道 在企業中,溝通之道直接影響著上司和下屬的關系。很多時候,不管上司多麼有理有據、義正辭嚴,而他在溝通中沒有顧及下屬的情緒,沒有構建起下屬對他的信賴,追隨者將寥寥無幾。作為管理者,不著痕迹地收服人心,讓下屬心甘情願為自己效力,從情感層面找到一種讓人接受的方法就十分關鍵。因此,能否讓下屬與自己產生共鳴,就成為重中之重。本書不僅包含了作者在擔任主播時實踐總結出的訓練方法,也包含了大量在企業家和演講專家等領導層成功實踐過的訓練方法。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