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管理的陰陽之道:與成中英對話(2)

2013-12-24 12:21:48



  劉瀾:法國管理學者亨利?法約爾最早提出來,管理的五大職能是計劃、組織、協調、指揮和控制,協調已經在裡邊。

  成中英:但是他強調的是控制。

  劉瀾:哈佛商學院教授約翰?科特也認為管理的職能裡太強調計劃、控制這些比較機械性的方面,所以他把領導單獨列出來,說領導是跟這些不同的:領導當中不是計劃,而是對願景、對長遠目標的規劃;領導當中不是控制,而是激勵和鼓舞。他在《變革的力量》一書中談到這個,是在1990年。

  成中英:我談這個是在1979年。我寫文章說管理有七個功能,這五個不改,加了兩個。對主體來說,有決策的問題;對控制的對象來說,有協調的問題。七個功能,就比較完整。另外,我還把這七個功能整合起來,聯系起來。前面所說的五個功能,先計劃、再組織、再用人,然後再領導、再控制,這是一個線性的規範。但是我覺得好像不是這樣一種線性的過程,於是我把管理和《易經》的傳統聯系起來。

  我從大學時代就非常關註《易經》,一直在想何為“易”這個問題。人怎麼參與到變化的宇宙體系中,這樣一個問題是哲學問題。從傳統的義理來講,有很多抽象或者形而上學的解釋。也有完全從象數來解釋的,能夠預測未來,達到一種智慧境界。而且易學在過去,在政治上也是發揮作用的。很多領導者用來預測未來,知道什麼是最好的行動,作為一個重要的決策工具。占蔔一方面是預測未來,另一方面是進行自我決策的行為,因為預測的東西也不一定很準,易學要求你了解能掌握的這個狀態是什麼,然後你自己要學習,去回應這個狀態。我想,天道如此,是不是哲學本身的體系可以作為管理的基本模型?所以我產生了管理功能中國化的想法。後來我發展其他功能,每個功能具有陰、陽兩面,一個積極面、一個消極面,一個有形面、一個無形面,就回答了功能之間關系的問題。

  劉瀾:也就是說,你在西方提出的管理的功能理論中,加入了中國化的诠釋。你還有什麼中國化的發現?

  成中英:我還有一個發現,中國所說的“管理”跟西方說的management還不一樣。中文把英文的management翻譯成“管理”,其實意思不盡相同。現在中國文化處在弱勢,所以用我們所能把握的概念去解釋西方的概念,從而納入西方的體系中。

  但是通過對易學的研究,我覺得中國有自己的概念與語義系統。從字面說,英文的management是一個手的行為。中文中“管理”這兩個字連在一起用,是一個現代概念。“管”字單獨來看,有一種規劃、指示、讓大家行為一致的意思。“管”也是一種樂器。“理”是要形成一種秩序,具有公共行政的概念,這是一種秩序組織的方式,具有内在的價值,是一種客觀的原理。所以在我看來,“管理”具有很深刻的哲學意味,就是管理者有一種對客觀存在的理性秩序與主觀意志合理性要求的把握。

  所以我認為“管理”從一開始就是一套哲學,而不只是科學。應該把管理的哲學性彰顯出來,所以要探讨管理哲學。在這個意識下,宇宙是一個管理體系,人的社會、人的個體的發展過程,都涉及管理的問題。這種管理與倫理有密切的關系。倫理與管理都具有組織秩序與實踐理性功能的作用。管理是用在國家行政或者社會上面,是集體行為。倫理則更註重個人的修養、心性這一塊。管理與倫理不應該分開。管理應該有倫理的一面,倫理也應該成為管理的一個項目或重要的基礎。1985年我在台灣教育主管部門建立了“國際管理與倫理文化基金會”,基金會做了很多推廣和教育的工作。

  劉瀾:可不可以這樣總結:在個人的層面是倫理,在組織的層面是管理?

  成中英:是。由於倫理需要個人道德情操的發展,它必然作為與他人建立關系的基礎。管理是一個外在行為,他律;倫理是一種自律,用康德的話說,道德的自律。人的管理需要自律,社會管理需要他律。政治的行為和管理的行為必然牽涉到他律和自律。所以管理和倫理有密切的關系,所以我後來講管理是一種群體的倫理、外在的倫理,倫理就是内在的管理、個人的管理。這樣就把兩者的關系建立起來,把管理科學跟管理哲學結合起來,把管理的功能整合起來。後來不斷發展,就成為十四個功能,每兩個一對,一共七對,就形成了我說的“C理論”。



本文摘自《領導力沉思錄2》


   零距離聆聽大師思想:領導力沉思錄2 繼廣受歡迎的《領導力沉思錄》之後,中國著名管理學者劉瀾推出的又一本與全球管理大師的精彩對話錄。這些大師來自中國、印度、歐洲、美國等多個地區,從組織、歷史、哲學、心理分析、營銷等多個維度來看待領導力。這些深入淺出的對話引人入勝,呈現了領導力多姿多彩的多維視角,既能啟迪管理研究者和實踐者的思想,又是各級經理人提升領導力的權威的行動指南。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