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代 序(1)

2013-12-24 12:32:09



  代 序

  我很早就發現,我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跟別人對話。在戲谑、刺激、愉悅的氣氛之中,跟睿智之士進行思想碰撞之時,我自己的觀點得以形成、更新、打磨。喬治?佈拉克曾經這樣說:“在藝術中,唯一重要的事物是那些不能解釋的部分。”而在領導力中,唯一重要的事物,可能是那些我們努力去捕捉並且澄清的部分。對話是我追求此道的主要途徑之一。

  令我驚訝的是,劉瀾在這一點上和我有相同的激情。2008年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他來到聖莫尼卡市拜訪了我。他約見我的身份是“領導力的學生”以及中國領先管理雜志的總編輯。他告訴我:就在同一趟旅程中,他隨後還要去跟吉姆?柯林斯、吉姆?庫澤斯和詹姆斯?馬奇對話;他上次來美國的時候,已經訪問了約翰?科特、羅納德?海菲茲、彼得?聖吉、比爾?喬治;以後,他還計劃去拜訪霍華德?加德納、諾爾?蒂奇,等等①。

  自然而然,他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僅是因為他雄心勃勃和激動人心的計劃,更是因為他的魅力。要說從對話中學習,他是個高手。我後來寫過郵件問他:“所有的——不,不會是所有的——大多數中國人都有你的急智和幽默嗎?”當天我就給我的合作者諾爾?蒂奇寫了封郵件,敦促他跟劉瀾見面談談:“今天上午跟他談了一個小時,覺得非常值得。我保證,你會發現他很有熱情,很有思想。”

  現在有了這本書(我很高興我也為此作了點小小貢獻),我發現我跟他共度的時間更加值得,因為從我們的對話中學習的不僅僅是我們兩個人了。劉瀾作出了獨特的貢獻:他四處尋找那些出色的領導力思想家,把他們帶入熱情洋溢、思想深刻的對話之中,汲取他們的思想精華,最後以賞心悅目的方式呈現出來。以上這些,每一件都非易事,但是每一件都很有意義。我不得不承認,對於劉瀾引人入勝的對話能力多少有點嫉妒。所有的領導力的學生、研究者、教育者,以及渴望成為領導者的從事實際工作的經理人和公職人員,都該把這本書列入必讀書目。劉瀾說:“對話是向大師學習的最古老和最有效的方式。”他在這方面做得非常精彩。

  這本書的第二個主要貢獻,是他從這些領導力大師的思想中提煉出領導力的八項修煉① :(1)密切聯系群衆;(2)講故事;(3)當老師;(4)從失敗中學習;(5)反思;(6)深思;(7)認識自己;(8)成為自己。劉瀾刻意使用“修煉”這個詞,來強調領導力要求每天的實踐和持續的努力,他做得很對。這八項修煉,既不新奇,也不花哨,在我的著作《成為領導者》中已經談論過其中很多項。但是,它們之所以是被我們這些思想者反複強調的永恒主題,正是因為它們是成為領導者之旅的指南針。

  所有八項修煉都很關鍵,不可能三言兩語講清楚。例如,盡管我已經多次談過“認識自己”和“成為自己”這兩個主題,最近我又在收錄在《沃倫?本尼斯精選》一書中的《領導力是一門表演藝術》一文中讨論它們。我舉了已故的奧斯卡獲獎導演西德尼?波拉克的例子。他曾對我講,他第一次站在攝影機後的時候,茫然無措,所以他只是表現得像一個導演。他說:“我甚至盡力打扮得像個導演——穿些戶外活動的服裝。”這觸及了領導力的重大問題:領導者能夠做到本真嗎?還是說,帶上命令的面具會迫使領導者成為真我之外的事物?在成為自己的時候,你能既是在表演,又保持本色嗎?這些問題沒有顯而易見的答案。領導者的角色常常比個體更偉大,因此才值得擔當。波拉克作出了領導者進入未知世界的必要的跳躍,而且之後做得非常出色。

  劉瀾的第三個貢獻,是他為東西方領導力思想的交流打開了一扇門。他引入了來自中國和印度的思想家,而且讓他們的聲音像來自美國和歐洲的思想家一樣響亮。這樣的書過去即使不是完全沒有,也非常稀少,正如劉瀾所指出的,領導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國制造,而美國學者常常追求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



本文摘自《領導力沉思錄2》


   零距離聆聽大師思想:領導力沉思錄2 繼廣受歡迎的《領導力沉思錄》之後,中國著名管理學者劉瀾推出的又一本與全球管理大師的精彩對話錄。這些大師來自中國、印度、歐洲、美國等多個地區,從組織、歷史、哲學、心理分析、營銷等多個維度來看待領導力。這些深入淺出的對話引人入勝,呈現了領導力多姿多彩的多維視角,既能啟迪管理研究者和實踐者的思想,又是各級經理人提升領導力的權威的行動指南。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