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管理的陰陽之道:與成中英對話(3)

2013-12-24 13:15:35



  一陰一陽謂之道

  劉瀾:為什麼叫“C理論”?

  成中英:這是針對西方要了解東方的說法。我註意到美國開始談論日本式管理,就想日本有管理,中國沒有管理嗎?

  劉瀾:那是因為日本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濟騰飛,出現了一大批有競争力的跨國企業。美國有很多人認為在企業界被日本打敗了,開始重視日本式的管理。

  成中英:我又註意到威廉?大内的“Z理論”,他有日本背景,是第二代日裔。我想中國人應該有自己的說法。我就想創建一個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的中國的管理體系,命名為“C理論”。C是中國,China。我自己是儒家的背景多一點,儒家也是C,Confucianism。《易經》重視變化,也是C,Change。另外在變化當中生生不息,能夠創新不已,這也是C。另外持中、應變,我把持中應變也加進去,Centralization。也涉及文化,Culture。後來我考慮到功能方面能不能也用C來講,也方便記憶。後來就牽連出一系列C來,這是很有趣的發展。

  C的形狀的象徵很有味道,是一個開放的圓。知名的曾仕強教授,他本來是儒家,後來結合《易經》,強調圓通。我認為,管理是一個開放的過程,可以不斷地和外在進行交往,然後不斷地相互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圓,而不是一個閉塞的圓,這也是對C的一個闡釋。

  劉瀾:其他的學者談到管理的職能或者功能,沒有一定要追求用哪個字母開頭。你把管理的職能擴大為七個,每一個有陰、陽兩個方面,基本都是用C開頭,會不會被人诟病為“文字遊戲”?

  成中英:其實還是以實質為主,以名來配合它。比如在創新這一塊,我就沒有用C。創新和改革是兩個獨立的概念。我註意到,文獻談到日本人重視改革或改造,美國人重視創新。

  劉瀾:對,日本人稱之為改善。

  成中英:叫改善也好,叫改造也好,它跟創新其實是彼此相關的。創新一定要經過改善,改善也會帶來創新。

  劉瀾:彼此相關是肯定的,但是改善不一定帶來創新。比如火車越改越快,這是改善。而完全放棄火車,飛機直接出來了,這是創新。

  成中英:大幅度的改造就是創新。我很重視它們之間的關系,但是找不到C字來代表,所以我用的文字就要適合這個實際。所以我說有兩種Creation,一種是Innovation,一種是Renovation。所以我是用文字來適應現實,而不是相反。

  劉瀾:你是說創造是管理的一個功能,裡面有一陰一陽,改善和創新。

  成中英:對,Innovation和Renovation。天地進化的陰陽之道,也就是這兩種。

  劉瀾:我覺得你把一陰一陽帶到管理之中是創新。請你再講一講,在計劃這個功能裡,一陰一陽指的是什麼?

  成中英:一個是計劃,一個是決策。一個屬於認知活動,一個屬於意志活動。在中國哲學中,這是很重要的概念,在《大學》裡甚至構成學派争辯。《大學》說格物後致知,致知之後怎麼辦呢?誠意,誠意後正心。所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按照朱子的說法,格物就是看外面的世界,天天收集一些知識,甚至一些資訊。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我把自己規劃出來,我對要做的事情以及怎麼去做這件事情進行一個價值性的決定,所謂誠意、正心。先是格物致知,而後誠意正心。這就是我說的陰陽兩面。

  按照中國哲學,格物致知是外面的東西進到裡面,我吸收了,這是陰的層面。誠意正心那是很主動的,要主宰自己心性的一個方向,所以屬於陽的一面。前者是計劃、計算,所以是Calculation。後者是決策、承諾,所以是Commitment。後來我註意到哈佛的管理雜志上用到這個概念,Management by Commitment,以承諾來管理。我當然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在深入地刻畫這個管理的内在過程。

  劉瀾:你提到《大學》。我順便問一下,《大學》裡提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不是修身、齊家是倫理的層面,而治國、平天下是管理的層面呢?



本文摘自《領導力沉思錄2》


   零距離聆聽大師思想:領導力沉思錄2 繼廣受歡迎的《領導力沉思錄》之後,中國著名管理學者劉瀾推出的又一本與全球管理大師的精彩對話錄。這些大師來自中國、印度、歐洲、美國等多個地區,從組織、歷史、哲學、心理分析、營銷等多個維度來看待領導力。這些深入淺出的對話引人入勝,呈現了領導力多姿多彩的多維視角,既能啟迪管理研究者和實踐者的思想,又是各級經理人提升領導力的權威的行動指南。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