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印度式領導:與德巴希斯?查特吉對話(1)

2013-12-24 17:28:28



  第三章

  印度式領導:與德巴希斯?查特吉對話

  德巴希斯?查特吉(Debashis Chatterjee)現在擔任印度管理學院科澤科德分院(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Kozhikode)院長,在印度管理學院任教已有10多年。他還曾任教於美國的聖托馬斯大學和哈佛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項目,出版過《有意識地領導》等著作。

  中國常常被比做“龍”,而印度則被比做“象”。中印兩個人口大國的經濟進步引發了一場是“龍”還是“象”將主宰世界經濟的争論。在管理的層面上,西方人許多年前就開始從《孫子兵法》等中國典籍中汲取管理和領導的智慧,相比較而言,他們只是最近才將目光投向印度傳統的精神智慧,並將它運用到商業之中。是印度還是中國的管理智慧將指引未來的商業世界?盡管這還沒有引起轟轟烈烈的争論,但是很可能是個意義重大的問題。

  查特吉接受過印度和西方的不同教育,而且在兩地都講授過管理和領導,對於印度式領導,他不僅有著親身的體驗,還擁有比較的視野。在我和他的對話中,他分享了印度傳統智慧對領導力的貢獻。

  印度傳統中的領導力智慧

  劉瀾: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對管理和領導力感興趣?

  查特吉:從我的第一份商業工作就開始了。那時我為一家有10萬員工的組織工作,我的管理知識首先來自服務這家印度大公司。各色各樣的人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會發生的各種事情在這家公司都有體現。

  當時我想,讀一個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也許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組織。但是我在印度管理學院攻讀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的時候,發現那裡教的東西,很可能就是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正在教的東西。所謂的印度管理學院,幾乎沒有什麼“印度”的東西。

  於是我決定試試看,能不能去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我很幸運,兩次申請到福佈萊特獎學金,一次在博士前,一次是博士後,結果我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都去了。

  劉瀾:在那兒你遇到了彼得?聖吉。

  查特吉:對。我很幸運,遇到了彼得?聖吉。他那時已經出版了《第五項修煉》,風靡一時。我寫了篇短小的評論,評論道:“光是‘系統思考’並不解決問題。‘系統感受’必須伴隨系統思考,因為有些系統是無法改變的——除非内心發生了改變。”

  聖吉註意到了我的評論,對我說:“德巴希斯,如果你能把你想要說的寫成書,我會很願意為之作序。”所以我花了17天或是18天,寫出了《有意識地領導》,並在1998年出版,主要歸功於聖吉的提攜。

  在那本書中,我提出要重視印度傳統中的大量智慧,並運用到管理和領導力之中。在印度,跟大多數曾經被殖民的國家一樣,如果美國或者英國認可一種思想,那就更容易被接受。因為我得到了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認可,而且我在美國時還為摩托羅拉公司講過課,所以這本書不僅在國際上發行,也在印度傳播開來。人們開始明白,可以在印度智慧中發掘出解決自己的企業難題的方法。我以前沒有想到我能以這種方式影響我的同胞,我為此感到很驕傲。



本文摘自《領導力沉思錄2》


   零距離聆聽大師思想:領導力沉思錄2 繼廣受歡迎的《領導力沉思錄》之後,中國著名管理學者劉瀾推出的又一本與全球管理大師的精彩對話錄。這些大師來自中國、印度、歐洲、美國等多個地區,從組織、歷史、哲學、心理分析、營銷等多個維度來看待領導力。這些深入淺出的對話引人入勝,呈現了領導力多姿多彩的多維視角,既能啟迪管理研究者和實踐者的思想,又是各級經理人提升領導力的權威的行動指南。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