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我與達賴面對面(1)

2013-12-24 20:02:27



  我與達賴面對面

  2006年的5月,達賴喇嘛開始了對德國為期6天的訪問。與以往開展的所謂"宗教之旅"不同,達賴此行要在波鴻、門興格拉德巴赫、紐倫堡和班貝克這4個德國城市分別進行演講。"此次訪問主要是談政治。"負責具體安排其行程的德國"西藏援促協會"主席說。為了給所謂"政治之旅"造勢,5月16日上午,達賴在德國西部城市波鴻市政廳舉行了媒體見面會。但他或許沒想到的是,我提出的問題卻令他措手不及。用德國媒體的話說,我的提問打亂了達賴"精心設計的作秀"。

  只字不提四川地震災區同胞

  當天上午9點左右,市政廳門前的廣場照常開著早市,如果不是一張"媒體請入"的指示牌,或許沒人會知道這裡將有一場重要活動。穿過迷宮一樣的市政廳走廊,安全人員仔細檢查了記者的行頭,連相機也要當面拍一張才放行。

  記者此行只是想聽聽剛派代表和中央政府舉行過談判後首次出訪的達賴說些什麼,看看他對震驚世界的四川大地震有什麼表示,特別是那裡也生活著藏族同胞。

  9點30分左右,達賴在波鴻市長、隨從官員和至少6名保镖的簇擁下步入大廳。他展開自己招牌式笑臉,不停地雙手合十,不時和靠近走廊的記者握手擁抱。在與我身邊的德國記者握手後,忽然一回頭發現了亞洲臉孔的我,達賴又走回來與我握手,還拍了一下我的肩膀,用漢語說:"你好!你好!"

  發佈會開始後,達賴對東道主的邀請和組織表示感謝,一個勁地雙手合十,不時憨憨地笑--他正是靠這些童趣似的姿態打動了歐洲人,當天也不例外,外國同行們不時發出"會意的笑聲"。不過,我沒有笑,原因很簡單--達賴對剛剛發生的四川大地震只字不提,此時包括很多藏族同胞在内的國人至今生死未知。

  和慣常的宣傳方式一樣,達賴首先闡述了"人生觀點"。德新社和"德國之聲"的兩位記者也很配合,先後提了兩個問題,讓他有機會全方位重述自己的主張,不時插入媒體歡迎的玩笑,甚至調侃自己的翻譯,記者見面會進展得"很順利"。

  達賴一個勁地重申"不尋求獨立",一副"責任完全在中方"的做派。

  從氣急敗壞到低聲狡辯

  發佈會已經接近尾聲,走廊上的組織者已經開始躁動,這時我舉起了手。達賴環顧左右,看到了,說:"請來自中國的記者提問。"所有的目光都轉向了我。

  "你老是說不尋求西藏獨立,只尋求真正自治。但是,我有一個問題,不久前你派往中國談判的首席談判代表是你的私人代表甲日·洛迪,我從網上查了'藏青會'的網站,發現甲日·洛迪是藏青會的創始人之一。'藏青會'網站明確寫明其宗旨之一是'不惜犧牲個人生命為西藏的完全獨立而奮鬥'。你派了一個'為西藏獨立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去談判,這是否與你'不尋求西藏獨立'的說法相矛盾?第二,你說的西藏自治是指你們提出的'大藏區'還是目前的西藏自治區?"

  放下話筒,我註視著達賴喇嘛。他招牌式的笑容不見了,低聲和身邊的助手商量著什麼。我隐約聽見他在說"你們的組織",好像是讓可能也曾是"藏青會"成員的助手回答。很快,他還是決定自己出馬,音調一下子提得很高:"現在每個人都知道藏青會代表西藏獨立。我曾明確地對這個組織說,你們的立場跟我們的立場完全不一樣,我們不追求西藏獨立。"

  這時,坐在達賴旁邊的助手提醒說:"他問的是甲日·洛迪的事情。"達賴的聲音突然低了下來,他小聲說:"這個問題你可以去問甲日·洛迪本人。"然後他又顧左右而言他,轉而滔滔不絕地講述歷史。大意是,甲日·洛迪的確是"藏青會"創立人,一些"藏青會"的成員後來也參加了"流亡政府",但是人的想法會變的雲雲。



本文摘自《歐洲真相》


   資深新華社記者歐洲觀察:歐洲真相 駐歐六年的資深新華社記者,闡述他眼中的歐盟、北約、申根、歐元、福利、移民、伊核、卡紮菲、巴羅佐、默克爾、米洛舍維奇、馬英九、達賴等。書中記錄了卡紮菲默克爾等新聞人物的交往;也記錄了親身經歷了當時諸多的重大事件;在冷觀歐洲篇中,寫出了作者對歐洲的觀察與思考。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