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管理的陰陽之道:與成中英對話(1)

2013-12-24 22:16:03



  第二章

  管理的陰陽之道:與成中英對話

  成中英是國際知名的華人哲學家,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教授。從台灣大學畢業之後,成中英赴美留學,在哈佛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他的專長既包括東方哲學中的儒家和佛家,又涵蓋西方哲學中的邏輯與語言哲學、科學哲學、倫理學、認識論、形而上學、解釋學。他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致力於東西方哲學的整合。

  從1979年開始,成中英還致力於倡導“中國管理哲學”,提出了自己的“C理論”,成為中國式管理的開創者。生於1935年的他,至今依然活躍在世界各地的講壇上。在成中英教授於2011年暑期在中國人民大學訪問講學之時,我們就管理與哲學的關系、“C理論”中的陰陽之道和領導者的品質進行了對話。

  管理一開始就是哲學

  劉瀾:你是一個哲學家,一直接受的也是哲學方面的教育。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對管理感興趣,並開始探讨哲學跟管理之間的關系的?

  成中英:那是在1979年,台灣有一個報紙請我作了一個講座,主題是台灣未來經濟的發展。聽衆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哲學到底有什麼用?是否對經濟的發展有所幫助?

  這個問題其實我很早就思考過。1969~1973年我曾經是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作了很多演講。很多年輕學生常常問哲學有什麼用。我最早的思考就是哲學可以對人們的修養有所幫助,對了解生命的真谛和意義有所幫助。我曾經也提到,一個哲學家也可以是一個政治家。我最早念哲學的時候就有這種願景,就有哲學家可以經世濟人這樣一種理念,認為哲學家為世界帶來一種智慧,帶來一種幸福。

  但是直到1979年,我才開始說哲學對經濟發展有所幫助。為什麼?因為哲學能夠透視、能夠提升管理之道。所以從那時候,我開始把哲學跟管理結合在一起。我作了一個考察,發現那時候所謂的管理的概念好像需要改進。因為一般談到管理,只是舉出幾個重要的功能:計劃、組織、用人、領導、控制,到現在還是這樣。而這五個功能不能涵蓋我們通過直覺能夠感覺到的管理的功能,它們之間的關系也說得不清楚。

  因此我寫了一篇文章,談到對管理概念的一個新的認識。首先我把計劃和決策分開。計劃並不是說執行的時候必然要完全採用這樣一種方案,執行的時候,自己要有意志來作出決定。其次我把控制和協調分開。控制這個功能很好。管理涉及對人的管理,包括對社會的管理、對國家的管理,也就是對其中成員的管理,都需要所謂的規則。但是我覺得,這種規則也不全是控制的問題,而是協調的問題。我那時候對控制的了解,覺得它太機械化,不能發揮人的自發的行動能力,所以就提出一種協調的概念。



本文摘自《領導力沉思錄2》


   零距離聆聽大師思想:領導力沉思錄2 繼廣受歡迎的《領導力沉思錄》之後,中國著名管理學者劉瀾推出的又一本與全球管理大師的精彩對話錄。這些大師來自中國、印度、歐洲、美國等多個地區,從組織、歷史、哲學、心理分析、營銷等多個維度來看待領導力。這些深入淺出的對話引人入勝,呈現了領導力多姿多彩的多維視角,既能啟迪管理研究者和實踐者的思想,又是各級經理人提升領導力的權威的行動指南。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