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闆靠勤(術),中老闆靠智(制),大老闆靠德(1)

2014-01-03 19:33:12

  小老闆靠勤(術)當小老闆時,主要是靠勤,就是廣東人說的“勤力”,強調的是人勤春來早,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執著。小老闆能否成為大老闆,最重要的是基因,比如蝌蚪就具備了由小到大最終演變成青蛙的可能,而一只蒼蠅或蚊子就不可能變成老鷹。我們所說的小老闆是指規模尚小的企業家,一般來說,一個生意人能否成為真正的老闆,關鍵是看其能不能從個體戶實現轉型。個體戶就是一個人,沒有團隊,甚至沒有平台。所謂“老闆”,就是建立了平台,有了自己的團隊,哪怕只有三五個人,但它已有了企業的雛形。大家都知道,小老闆錢不多,出不起10萬、20萬的年薪,更出不起上百萬的年薪,請不動“海歸”、“金領”,也挖不起那些世界500強企業的管理、營銷大腕。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時的老闆就不能凝聚起社會知識精英。相反,只要這個老闆描繪出一幅偉大的藍圖,指明發展的方向,點燃團隊的熱情,並且能身體力行、堅韌不拔地向著目標前進,那麼就會有許許多多的熱血青年跟著他流汗、流淚,甚至流血。因此,這個階段的老闆一般都是靠人格魅力來聚集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和團隊的。那些追隨他的人不會太在意錢多錢少,因為這個時候企業本來也沒有多少錢,他們最為看重的只是企業的未來、希望、前景。華為、聯想、海爾、TCL等“國家隊”在其創業初期,其掌門人無不靠以“勤”為核心的人格魅力攏住了一批知識精英。這個時期的小老闆除了靠勤,還必須靠術,即“小老闆靠術”。這個階段的企業和老闆就像小蝌蚪,生命力非常脆弱,活下去、生存是第一要務,否則連競争的資格都沒有。“為富不仁”、“無商不奸”、“商人,商人,不傷自己,只傷別人”,目前廣泛争論的商業誠信危機主要針對的就是處於這個階段的老闆,這也是所謂的“財富原罪”產生的根源。但我始終認為,不論西方還是東方,老闆行為操守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具體的生存環境,而非個人品德。不過我要強調的是,這裡所說的“小老闆”與企業賺錢的形式、規模沒有必然的聯系,其更多的是指一種生存狀態。我見過不少非常有錢的老闆,有的甚至身家過億,但橫看豎看他仍是個小老闆、個體戶。他們的錢猶如浮財,來如驟雨,去似疾風。如果從資本變遷的角度來看,小老闆大多數仍處於流通階段,還沒有進化到產業資本及金融資本階段。在中國,一些直接成為“空軍”的“金融資本家”——利用不規範的股市撈取了大把利潤的老闆,也屬於這一類,表面看絕對是超級大老闆,但他們骨子裡還是一個小老闆,這樣的帝國猶如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風一吹就倒,銀廣廈、億安科技、鄭百文、大慶聯誼、中科創業等都屬於這一類。中老闆靠智(制)中老闆主要靠智(制),即智慧和制度。而智慧的一個最集中的體現,就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機制。我見到很多老闆、企業家,有的雖然有一兩千名員工了,但本質上還是個體戶、小老闆。為什麼?因為他的隊伍如一盤散沙,窩裡鬥非常厲害。形勢好的時候,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沒問題;但是一旦政策、市場形勢有風吹草動,就會樹倒猢狲散,甚至樹沒倒猢狲都散了。為什麼?就是因為缺少強有力的機制約束。中老闆階段,企業已經發展起來,“小蝌蚪”差不多變成了“小青蛙”,歷經磨難的老闆已經從流通領域轉到了產業領域。企業也好,老闆也罷,已經跨越了生死關,積聚了相當的財富,命也變得金貴了,不會為了利益隨意地铤而走險,也不會為了利益胡作非為。做產業所需的專業、嚴謹、科學的精神,讓這些老闆從心靈到外表逐漸趨於理性、沉穩、智慧。由於塑造企業品牌與形象的關系,這時的中老闆在企業中建立了系統、規範的管理與運行機制,從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到人力資源管理,都有相應的制度約束,企業能夠有效地抵禦市場的風險。大老闆靠德對大老闆們來說,金錢僅僅是他們追求卓越與創新順帶的結果,財富在他們心中只是實現個人價值理念和終極人生意義的一種手段。他們在積累了相當的財富後,對財富增值的遊戲過程比對財富本身的興趣更大。這種超越,其實也間接地說明了他們對龐大、複雜的企業經營管理運作是非常自信的。這是個“十倍速”發展的社會,也是一個“摩爾定律”大顯身手的時代,產品可以快速克隆,模式可以瞬間模仿,只有企業内在的精神氣質無法複制。

本文摘自《王志綱社會經濟觀察錄》


   體制外的獨立知識分子身份,長年恪守“丙方的立場”,使王志綱具備了既在市場浪潮中與狼共舞,又在紛繁世事中同流而不合污的觀察便利。本書展示了王志綱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商業觀察家的深刻、睿智及人文情懷。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