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實錄 靈恩航空公司(1)

2014-01-04 19:18:35

  1978年,我擔任平安旅行社總裁還未滿4年,上級就把我派到靈恩航空公司(瑞典的國内航空公司,北歐航空公司的關聯企業)擔任總裁。一開始,我雖然認真聆聽了當時靈恩航空公司董事長尼爾斯R26;霍傑爾(Nils Horjel)的意見,但並沒有認真考慮這件事,因此幾天後便回絕了他。

  我沒有告訴他我的想法。實際上,我認為靈恩航空公司的情況實在是糟透了。這家航空公司主要飛往返斯德哥爾摩的國内航線,而顧客大都是一些希望早出晚歸的商務人士。瑞典的法規十分嚴格,不允許票價設置太多等級。這樣,決策的重點就只能放在如何讓賺錢的航線效率更高上了。因此靈恩航空公司的當務之急就是使成本盡可能地降低。對我而言,經營這樣的公司一點吸引力都沒有。

  當我回絕霍傑爾的建議後,他表現出意外的平靜,對我說:“好吧!好吧!再看看吧!”似乎很不以為然。後來我才知道,他以前曾經是歐洲手球明星,為人精明而又固執,無論多麼堅固的防禦陣式他都能想辦法突破。果然,他請出了王牌科特R26;尼科利(Curt Nicolin)——瑞典企業界的知名人士,同時也是靈恩航空公司的董事。尼科利打電話遊說我,我仍然表示拒絕。幾次之後,他竟然直接找到我的辦公室來。

  尼科利的確不同一般。他先向我描繪一幅靈恩航空公司經營成功之後的藍圖,並請我消除顧慮,他明白我為什麼不感興趣。隨後又向我描述了目前情況完全相反的靈恩航空公司。 “情況的確很糟。”他說。靈恩航空公司虧損嚴重,急需確定新的戰略,走出困境。“我們迫切需要你,也只有你才能拯救這家公司。”他說。最後,他又提出一項令人難以抗拒的條件:這個任務是我晉升為總公司主管的大好機會。

  他的計謀終於得逞。我在36歲時擔任了靈恩航空公司的總裁,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航空公司總裁。

  我在上任當天採取的行動就為公司帶來了利益。我邀請所有員工到公司最大的飛機庫集合,時間是上午11點,許多人坐了好幾個小時的車才趕到。我爬上15英尺高的台子,面對黑壓壓的群衆發表演說。

  “公司目前的狀況不佳。”我直言不諱地說,“虧損相當嚴重,並且還有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作為新任總裁,我對公司一無所知。憑借我一人之力,絕對無法挽救整個公司。惟一的辦法是你們肯幫助我,每個人都承擔起拯救公司的責任。提出你們的想法與經驗,再加上我個人的一些觀點。最重要的是,你們必須幫助我,只有這樣,靈恩航空公司才有希望。”

  我立刻感覺到自己的演講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員工離開會場時,整個精神面貌都不一樣了。他們絕對沒有想到我會說出要他們幫忙的話。許多員工後來對我說:“我們還以為你會直接命令我們怎麼做,但你竟然把責任交給了我們。”

  這次經驗再次證明,我無需高高在上地發號施令,員工們很樂意聽到老闆對他們發出請求,希望他們積極地為公司的前途承擔責任。

  在我上任之前,公司最熱門的話題是女職員的制服樣式。而當時的情況是:上年度虧損300萬美元,載客率只有50%,日均飛行時間只有4.8小時(航空業的日均飛行時間為7小時)。在我看來,這家公司的問題在於根本沒有一個合理的整體戰略。

  當時,靈恩航空公司是一家傳統的以產品為導向的公司。乘客當中95%的人都是機票由自己公司負擔的商務人士。靈恩航空公司以成本作為定價基礎,根本不考慮市場或顧客需求。而所謂的成本,也只有飛航班次一項因素。當時,靈恩航空公司在瑞典各大城市都有飛往斯德哥爾摩的班機,每週一至五早9點以前起飛。既然各大城市飛往目的地的班次一樣,因此票價也就相差不多,都是相當昂貴。

  同時,高層主管對公司目標也有分歧。沒有人反對公司應該盈利,但大多數高層主管都贊成當時政府的“環遊瑞典”政策,因此,旅客即使是從較遠的北部飛往南部的斯德哥爾摩,也能享受到便利的旅程和普通票價。這樣一來,長途旅行的費用僅比短程旅行略高一點。這對住在瑞典北部的人來說,真是一件大好事,可對靈恩航空公司來說就不妙了。我最緊要的任務就是要使公司盈利。如果再不採取措施,公司的破產指日可待。

  我們一致認為:如果飛機繼續停在機庫裡是無論如何也賺不到錢的,必須增加飛行班次。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惟一辦法就是吸引更多乘客。

  當時,我們的商務旅客已經趨於飽和,因此不可能再吸引更多的同類乘客。我們決定另辟蹊徑:以往,由於飛機班次有限,很多商務人士就會在沒有飛機時選擇坐火車或自己開車。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安排更多班次,讓他們多一種選擇?至於非商務人士,他們必須自己支付較為昂貴的機票,因此多半選擇乘坐火車、自己開車,或者盡量不出門。我們應該怎樣吸引這些顧客呢?降低票價?沒錯!

本文摘自《關鍵時刻MOT》


   ·Google上搜索MOT,結果多達 9 000萬條
·美國西南航空公司借助MOT連續20年取得了驕人成績
·IBM耗資800萬美元開發了MOT培訓課程
·MOT培訓課程成為IBM惟一一門規定所有員工都必須參加的培訓課程
·麥當勞公司指定MOT課程為新員工上崗培訓的必修課程
·聯想集團花費上千萬元,組織8000人輪訓
·是通用汽車、愛立信中國、柯達公司 、UT 斯達康、華納公司、強生醫療、漢高公司、美的集團、廣東移動的培訓内容
·受惠行業涉及航空業、銀行業、通信業、政府公共部門、醫療業及所有服務業
·同名書籍出版後,風靡一時,成為衆多企業的教材,衆多全球500強企業競相引進與開發此課程
·《大趨勢》的作者約翰R26;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稱《關鍵時刻MOT》是“講述領導力最棒的一本書”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