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的“實時化”孕育巨大商機

2014-01-05 08:33:33

  關於事業的“實時化”,我剛才也說過了,它裡面蘊藏著諸多事業機會。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現在多數企業的發展都是靠固定資產投資。和我剛才舉的旅館的例子一樣,摩天輪也是全天一直在運轉,但實際上平時幾乎都是空的,沒有人來玩,只有星期五晚上、星期六晚上顧客才會一下子多起來。摩天輪只要運轉,不管有人乘坐還是沒人乘坐,它的電費都是一樣的。所以要想盈利的話,可以告知顧客如果平時來遊玩的話可以享受3折優惠。

  超市同樣也面臨著相同的問題,每天賣不掉的魚、蔬菜等生鮮食品就只能扔掉。與其扔掉,不如以半價或者更低的價格賣出去將其換成現金更合算。如果可以通過手機發送“即時電子傳單”,如:“您好,夫人!如果您現在到我們超市,可以享受超低價格。”如果這種服務能實現的話,不論是超市還是消費者肯定都會拍手稱快。

  這種事業的“實時化”不但能用到消費者身上,還可以應用到機床等其他領域。“本加工中心本週只有一天有活幹,歡迎在其他的幾天光臨”,“現在有空餘的操作人員可以為您服務”,如果能將這種即時信息傳達給客戶,一個城鎮只要一台機器就能解決問題。假設某家洗衣店星期三最忙,那它可以選擇與其他店聯合經營機器的方式,互相通報各自的“負荷運轉日期”,在各自最繁忙的那天互相支援。這樣一來,只要把現有兩三台舊機器組合起來就可以渡過最繁忙的那一天,大家也就都不需要購買新機器了。小規模的店鋪如果採取這種三四家聯營的模式,就不僅可以實現“虛擬連鎖店化”,還可以保證經營的穩定性。

  希望大家能學會使用“負荷運轉日期”,用專業術語講這叫做 “相對於固定成本的最大收益率”,實現這種收益率的最大化是改善經營的最佳途徑。這種策略非常有效,它提高整體的運營效率,也就是增加“使用度”。

  要實現我以上所說的那些設想,必須得實現“實時”設定價格,並且瞬間將該價格傳達給特定對象群,所以我認為,事業的“實時化”孕育著龐大的商機。最近倫敦等地流行一種叫“最後一刻”的服務。“想不想現在就去巴黎?我們已預訂好機票和巴黎最有名的酒店。二人同遊,入住豪華賓館,在迪斯科舞廳盡情放松。希望您能度過一個愉快的週末。” Lastminute.com等公司提供的這種服務僅需要100英鎊,折合成日元2萬左右。因為是“LastMinute”,即“最後的瞬間”,所以價格才如此的便宜。現在,這種“以折扣價格享受VIP待遇”的服務大受歡迎。

  比如在車站的前面有很多餐館,但是晚上過了八點以後客流量就會驟減。一些零散的客人可能還會光顧位於一層的餐館,但是一般不會光顧那些位於地下或者四層的餐館。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一層的餐館明明空著,客人根本沒有跑到四層去的必要。

  位於四層的餐館怎麼辦呢?可以先計算一下“客單價(每一位顧客平均消費商品金額)”,如果將今天購買的材料全部用完的話,定什麼價格才可以保證利潤,然後通過電子傳單的方式把信息發送出去,告訴顧客“如果現在來本店,可以免費提供一瓶紅酒,或者可以享受超低價格”。餐館只需在相關的設備終端上輸入數字,就可以將這些信息瞬時傳達到特定對象群。

  很多地方的餐館、賓館數量都非常多,雖然客流高峰期可以滿座,但是一過高峰期,幾乎每家餐館都在唱“空城計”。因此,如果採用“Lastminute”服務方式的話,生意肯定興隆。

  只有現金流通,固定成本才能成為資金。超過固定成本的剩餘銷售就是利潤,不管是多還是少。如果能以這種模式進行思考的話,許多以往聞所未聞、想所未想的商業創意就會不斷湧現出來。我前面提到的“普適”環境就完全可以實現這一切。對於一個手機已實現網絡化的國家,這類商業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本文摘自《創新者的思考》


   我不想隐瞞這些創意。為什麼呢?因為我本人開創過很多事業,所以很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鑒。創意是可以借用的,你完全可以直接照搬我的創意。
開創事業的過程中,哪怕最初的創意是從別人那裡借用的,只要最後能成功就算得上是勝利者。
——大前研一
什麼是創新?什麼是經營?做生意該學什麼?思考障礙如何破除?大前研一已經用本書中的方法培養出600位成功的老闆。在九年積累之後,大前研一為每一位想在事業上有所創新突破的讀者,首度公開創業講義。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