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中國和倫敦金融城的淵源(1)

2014-01-05 17:18:23

  當我們放眼上海,它現在正朝這個方向(世界金融中心)發展,許多國際金融機構正將辦事處從香港移到上海,上海正變得越來越強大……

  ——倫敦金融城第678任市長大衛R26;白樂威

  衆所週知,英國的創業闆市場(二闆市場)——倫敦證券交易所另類投資市場(AIM,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已經成立10年了,為不少中小型企業提供另一集資渠道。截至2005年6月底,AIM市場的總市值已經達到375億英鎊。由2003年英國股市低位計之,AIM這兩年的回報逾八成,優於富時100指數47%的同期回報。推薦AIM市場是倫敦金融城市長訪問中國的一個重要話題。目前,可以說許多的中國公司都對在AIM上市感興趣。作為一個國際化市場,作為倫敦證券交易所本身,也非常歡迎中國的公司到這裡挂牌上市。而且,相比較而言,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挂牌,手續費十分昂貴而且手續繁雜,紐約股市交易也沒有非常順暢的信息交流。

  更需提到的是,倫敦金融城非常國際化,其中65%的機構不是英國公司,這裡的各國公司可以相互分享經驗,取長補短。北京2008年要舉辦奧運會,這對保險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比如奧運會需要成千上萬的志願者,如何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如果有人受傷了,應該由誰負責?這些問題都需要得到解決。倫敦金融城已經和北京奧組委會面,談了奧運會組織工作和保險方面的相關事宜。2005年11月,胡錦濤主席訪英期間,勞合社被允許在華經營業務,並與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和太平洋保險公司等商讨再保險業務,即對這些公司的保險業務再次進行保險。再保險業務會得到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歡迎,因為由外國公司承擔部分風險,無疑可以把中國國内的市場風險降低。

  中國的保險公司在基本業務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在人壽保險和養老金保險一塊還不是很成熟。中國人一向很重視儲蓄,保障養老生活。國外的保險公司,尤其是位於倫敦金融城城内的保險公司經驗豐富,但是它們進入中國市場,對當地規則、體制不甚了解,只有兩者共同合作,才能把它做好。現在保險已涵蓋英國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他們給很多東西都保了險以保障自己的利益。中國人民也將如此。

  畢博公司較早前的一份報告指出,獨立的分銷渠道將逐漸成為人壽產品的來源。在未來10年中,西方的個人保險代理將大量消失,同時,伴隨經濟的發展,他們會逐漸被銀行、國内外的一些保險公司代替。保險公司之間還可能出現新的合作夥伴關系。在某種程度上,這種預測是正確的。“上門推銷”的保險代理人將會越來越少。在幾十年前,在英國,極少人有銀行賬戶,許多代理人需要每週上門收取保費。但現在他們可以在銀行裡直接購買保險,因此對代理人的需要大大減少。可以說,中國的銀行網絡十分龐大,它們現在已經受理一些行政事業項目收費,一旦它們開始全面受理保險業務,那力量將是巨大的。當然,僅僅坐著等客人上門還是不夠的,一些代理人上門主動推銷不會全部消失。中國許多城市人口都在1000萬,這比許多歐洲國家的一半人口還要多,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當地的人民需要考慮退休金和保險問題,而倫敦金融城在這方面也有很成熟的業務經驗。胡錦濤主席訪英期間,深圳市長李鴻忠就對倫敦金融城市長表示過,倫敦金融城可以和深圳市直接建立合作關系。兩天以後,沈陽方面也對倫敦金融城表示希望將沈陽打造成為中國東北的金融中心。

  倫敦金融城已經於2005年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了辦事處。2005年11月9日,胡錦濤主席訪英時,金融城第677任市長就告訴了胡主席這個消息,也顯示了金融城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積極態度。圖2-7為2005年11月,倫敦金融城第677任市長邁克爾R26;塞維利(Michael Savory)在倫敦金融城市政廳迎接正在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這樣,倫敦金融城就可以同各個城市建立直接關系,雙方的信息傳遞和交流就無需繞過相關機構,從而更加快捷和便利。

  



  圖2-7 2005年11月,倫敦金融城第677任市長邁克爾R26;塞維利(Michael Savory)在倫敦金融城市政廳迎接正在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

  (資料來源:倫敦金融城政府媒體圖書館)

本文摘自《倫敦金融城》


   現代世界經濟中,金融的地位極為重要。金融業是否發達是區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顯著標志。金融業的不斷發展能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從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時代邁向以服務業為主的後工業時代創造必要條件。倫敦金融城被世界金融界巨頭奉為“全球的力量中心”。了解倫敦金融城的運作與特色對於我國從粗放型商品經濟轉變為以金融等服務業為重要支柱的集約型現代化經濟將會大有裨益。希望讀者通過本書吸取倫敦金融城的發展經驗,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