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倫敦金融城與倫敦共擁最佳商業環境的優勢(2)

2014-01-05 17:18:47

  摩天大樓内,人們忙忙碌碌——富有創意的世界著名建築師們寫就了這些立體的詩篇。1986年,理查德R26;羅傑斯設計了勞埃德保險大廈,倫敦金融城的都市風景線就此改變。創新設計與中世紀的街道相映成趣,與週圍的典雅建築相得益彰,倫敦金融城的建築風格因此豐富多彩。現在,這一風景在諾曼R26;福斯特的妙筆下經歷新的變化,成為金融與建築不斷發展的生動寫照。為滿足現代金融的需要,倫敦金融城的大部分地區均進行了重新開發,包括寬敞的辦公區域,地闆下留出足夠的空間進行佈線。當一家美國的地區性金融機構籌建新的歐洲總部時,他們得出的結論是:讓員工滿意的最佳方案就是搬進倫敦金融城度身訂做的辦公室。印刷廠廣場,那個曾經出版過泰晤士報,在冬季上演過莎士比亞劇團劇目的印刷廠廣場(Printing House Square),就提供此類專用辦公室。

  倫敦市内和週邊的交通網絡更是覆蓋著各類住宅區,相當便利。有些住房極具歷史意義,像佐治亞排屋或維多利亞別墅;有些是新修建的,最適合經常旅行的企業主管。如果您只是小住一晚,這裡也不乏世界一流的各類酒店。

  倫敦的娛樂活動豐富多彩,除了兩家歌劇院、五個交響樂團、兩百餘家劇院提供的演出外,還有著多種獨特的精彩文化活動,從倫敦金融城到這些地方都很方便。坐落於倫敦金融城内英國著名的巴比肯中心有常年舉辦的音樂、舞蹈、戲劇和視覺藝術等活動。圖2-5,2-6分別為巴比肯藝術中心水濱飯廳和茶座。除此之外,巴比肯中心還是倫敦交響樂團的所在地。藝術館與博物館總給人帶來驚喜和愉悅,而倫敦金融城又用自己的特色給倫敦多姿多彩的娛樂活動錦上添花。

  



  圖2-5 巴比肯藝術中心水濱飯廳

  (資料來源:倫敦金融城政府媒體圖書館)

  



  圖2-6 巴比肯藝術中心水濱茶座

  (資料來源:倫敦金融城政府媒體圖書館)

  19世紀60年代,聖保羅大教堂北側開始興建高樓大廈,有商業大廈和住宅公寓,甚至有自己的藝術中心,現代化的建築穿插在歌德式新古典風格的教堂及其他古建築之間。而巴比肯(Barbican)這個名稱的由來,則得自一面羅馬時代的中世紀圍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倫敦金融城受損嚴重,尤以巴比肯四週最為慘重。巴比肯戰後的重建工作於1955年計劃,1962年動工,旨在建造一個集新房舍、辦公大樓、休閑文化中心的現代化風格的社區。1982年3月3日,巴比肯重建完成。同期開張的還有巴比肯藝術中心。巴比肯藝術中心共10層(含地下樓層),其中的演奏廳擁有2000個座位,是倫敦交響樂團的基地,另外還有1500個座位的劇場。當享譽盛名的皇家莎士比亞劇團遷離巴比肯藝術中心後,這裡反而接納了更多的表演樂團。每年在巴比肯藝術中心舉辦的國際性盛會都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戲劇界精英。各式各樣的音樂,從爵士樂到拉丁美洲的莎莎舞(Salsa) ,都可以在巴比肯藝術中心欣賞到。除了音樂外,電影、展覽、會議以及各大學的畢業典禮使得巴比肯藝術中心成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其次,倫敦的體育活動也十分精彩:世界一流的足球聯賽、高爾夫、賽馬、闆球、網球和橄榄球,等等,不勝枚舉。談到美食,無論來自何處,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倫敦人都能坐在家裡,享受各地的美味佳肴。倫敦專業廚師的水準世界一流,而最具神話色彩的飯店也坐落於倫敦金融城。

  不難理解人們為什麼會來倫敦、來倫敦金融城,為什麼會在此駐足……

  這裡是生活和商業的完美結合。在倫敦金融城,在倫敦,這裡是商業活動的最佳地點,生活起居的最佳場所……

本文摘自《倫敦金融城》


   現代世界經濟中,金融的地位極為重要。金融業是否發達是區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顯著標志。金融業的不斷發展能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從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時代邁向以服務業為主的後工業時代創造必要條件。倫敦金融城被世界金融界巨頭奉為“全球的力量中心”。了解倫敦金融城的運作與特色對於我國從粗放型商品經濟轉變為以金融等服務業為重要支柱的集約型現代化經濟將會大有裨益。希望讀者通過本書吸取倫敦金融城的發展經驗,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