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倫敦金融城與倫敦共擁最佳商業環境的優勢(1)

2014-01-05 17:32:28

  便捷就是價值。一個問題的解決不僅僅需要您認識關鍵的人,更在於如何去找到他們。在倫敦金融城,您能得到所有問題的答案。這其實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倫敦金融城是名副其實的全球金融中心,因為全球的銀行家、經紀人、經銷商、律師、會計更願意面對面地交流。在互聯網革命初期,流行的觀點是:既然所有交易都通過電腦進行,那麼在哪裡輸入數據進行交易無關緊要。但事實並非如此,談話是信息交流、了解新想法、建立相互信任最有效的方式,也許是在辦公室、酒吧、咖啡店或餐館;也許在電話中或是網絡上;也許就發生在倫敦金融城某條小路上的邂逅。

  對金融家們進行的調查更準確地反映了他們選擇倫敦金融城的原因。在落實辦公地點時,有三個因素是決定性的:儲備充分的人力資源、有力的監管體系和優惠的個人和企業稅收制度。金融創新研究中心(CSFI)所做的一次廣泛調查顯示:金融中心的關鍵在於是否適合業務的發展,是否適合居住是次要的。這一調查還顯示倫敦和紐約旗鼓相當,在監管方面倫敦有些優勢,而且這種優勢將保持至2015年。

  歷史的經驗證明,面對面的會談對於贏得新業務和發展客戶至關重要。在倫敦金融城,許多會議就發生在幾步之遙;而有些管理人員甯願飛到倫敦金融城參加會議,也不願意身在總部以電話方式來參與。倫敦金融城内的人經常旅行,對倫敦空中樞紐的功能非常滿意。他們有許多選擇:每天一百七十餘次航班;前往國家的生產總值達到世界80%以上;定期航班飛往二百三十餘個國際機場。所以,每年有超過九千萬的國際航班旅客從倫敦的五個機場啟程也就不足為奇了。

  銀行家們往往總是“人在旅途”:其中90%經常飛往歐盟國家;四分之三定期飛往美國,倫敦和紐約之間的國際航線是全球最繁忙的。倫敦的地理位置適合進行24小時的全天候交易:日出時,與東京的同事和客戶並肩工作,日落時,和紐約、洛杉矶的同事和客戶相互交流;需要與監管機構——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會談嗎?安排起來也很便捷,到倫敦次商業圈的金絲雀碼頭就解決了。

  倫敦金融城的監管體系是公認的嚴格而公平。對於銀行、證券機構、保險公司和他們所運作的市場,只有一套遊戲規則。在英國和世界各地,“整合”是金融服務行業的趨勢。因為大型國際集團已經涉及許多市場,所以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特別設立了綜合集團公司部門,專門處理位於倫敦金融城内的大型集團公司的業務。大部分大型集團公司是外資銀行和證券公司,因此倫敦金融城的監管機構和世界各地的同事們建立了密切的關系,目的就是為了在避免過高的成本的前提下,在金融服務機構間建立公開、坦誠的關系。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的作用是制定遊戲規則,按照這個規則,鼓勵參與者競争和創新。使所有的市場參與者受益,例如募集資金的企業或政府,為保單持有人籌集回報的養老基金。

  做生意不僅僅是認識關鍵的人。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到他們並同其會晤面談。倫敦金融城的金融家們對此非常清楚。如果現在是星期五下午四點,五點前就需要了解泰國的會計制度和稅收制度,週圍總有人知道答案。倫敦金融城就是具備主要國際金融中心所必須的所有專業和技術支持能力的一個城市。

  律師在國際資本市場的交易中必不可少。倫敦金融城的律師儲備十分充足。根據倫敦金融城政府的統計,倫敦排名前100位的律師事務所雇佣的律師數量僅在1993至2001年的8年内就上升了三分之二,達到了一萬七千餘位。在這一百家律師事務所當中,五家位列全球六大律師事務所。諸如合並、收購、項目融資之類的交易也需要會計技能。全球的審計業務主要由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德勤(Deloitte Touche Tohmatsu)、安永(Ernst &Young)、畢馬威(KPMG)所承擔,他們在倫敦金融城根深蒂固,穩操勝券。

  得益於對商務管理的日臻完善,倫敦金融城的咨詢服務也發展神速。咨詢業收入的半數以上來自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外包,這些企業更願意專註於核心業務。這類專業人士了解在極具競争力的倫敦電信行業的生存之道。國際機構日益增長的複雜性,對高效率、勤奮盡職的需求都促進了咨詢服務公司的興起。倫敦金融服務的基礎設施十分完善。例如,倫敦結算所(LCH Clearnet) 使用多種金融工具進行結算,無論是場内場外交易,期貨或是固定收入,現金權益或是銀行間利率交換。通過協助管理交易中的風險,效率得到了提升,金融市場的完整性得到了保障。追求、技能、靈活性、渴望變革,這些正是商界及客戶所需要的。

本文摘自《倫敦金融城》


   現代世界經濟中,金融的地位極為重要。金融業是否發達是區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顯著標志。金融業的不斷發展能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從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時代邁向以服務業為主的後工業時代創造必要條件。倫敦金融城被世界金融界巨頭奉為“全球的力量中心”。了解倫敦金融城的運作與特色對於我國從粗放型商品經濟轉變為以金融等服務業為重要支柱的集約型現代化經濟將會大有裨益。希望讀者通過本書吸取倫敦金融城的發展經驗,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