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工作、生活在倫敦(1)

2014-01-05 17:33:17

  數世紀以來,全世界的金融家及其家人都把倫敦金融城當成能“安居樂業”的城市。他們締造了富有創意的多語種文化,並從十分有競争力的稅收制度中獲益。從某種角度看,倫敦和倫敦金融城的成功秘訣包括對外國移民“包容”。

  倫敦人是出色的生意經紀人。成千上萬的倫敦人,他們來自國外或英國其他地區,在倫敦金融城工作生活,成為新倫敦人。古往今來,似乎已成為一種傳統:13世紀,來自英國東方的德國人就在此設定純銀的標準;倫巴底人在銀行業的深遠影響是一個傳奇;6個世紀前,年輕的意大利銀行家漂洋過海來到倫敦,至今他們仍源源不斷,紛至沓來。相對於米蘭的保守,倫敦金融城是個充滿活力的市場。這一國際金融中心是引力巨大的磁石,吸引著歐元區數以萬計的銀行家。

  從1990年起,倫敦的人口增長了約50萬。在這些新移民中,很大一部分湧入倫敦金融城。另一個吸引人的特點是英國的財政政策,企業和個人稅均十分有競争力。倫敦金融城的工資收入較高,在社會保險稅和勞動力機動性方面有特殊的優勢。倫敦金融城在養老金和社會福利自我保障上有悠久的傳統,就業環境優越。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某家法國銀行關閉其除了本土以外的其他後台辦公室,卻加強了在倫敦金融城的後台辦公。倫敦金融城強大的成本優勢也是許多全球品牌公司將整個財務部門從東京、巴黎、法蘭克福或其他城市移至倫敦金融城的原因。

  據統計,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倫敦居民不是在英國出生的。據英國的官方統計,在英華人有40萬人(不包括在英國留學的約8萬中國學生及其家屬)。根據騰飛中國基金會(歐洲)(Powering Ahead China Foundation – Europe)的估算,在倫敦的華人加上留學生,至少有10萬人。倫敦是世界上同時使用最多語言的城市,超過50個少數族裔平時交流使用超過300種的語言。這就是世界級的主要航空公司將全球呼叫中心設在倫敦的原因——因為倫敦能滿足說各種語言的客戶的需要。在古代,城市的繁榮與衰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然資源或地理位置,但是在21世紀的今天,人才是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因素。而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在思維上的碰撞促進了倫敦和倫敦金融城經濟獨特引擎的發展。

  不過,所有的一切並不意味著倫敦就是人間天堂,倫敦也有不少令人抱怨的地方。

  擁擠不堪的交通是倫敦市的“心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倫敦實施頗受世界關註的“倫敦中心交通擁擠收費區入區收費”措施。“倫敦中心交通擁擠收費區入區收費”英文為congestion charge,意味著上班族在週一至週五上午7點到下午6點30分,如果自己開車前往包括倫敦金融城在内的倫敦市中心上班需要支付的額外費用。“入城費”2003年2月起徵收,當時為5英鎊,2005年7月至今徵收8英鎊。其區域是環形路段,北至優詩頓路(Euston Road),東至商業街(Commercial Street),南至沃克斯廳門(Vauxhall),西至瑪麗裡本路(Marylebone Road)。從2007年2月19日起,交通擁擠收費區被擴展到倫敦西部,覆蓋的地區包括貝斯沃特(Bayswater)、諾丁山(Notting Hill)、南北肯辛頓(North and South Kensington)、武士橋 (Knightsbridge)、切爾西(Chelsea)、佈朗普敦(Brompton)、貝爾葛蕾維亞(Belgravia)、皮姆利可(Pimlico)、維多利亞(Victoria)、聖詹士(St.James’s)、滑鐵盧(Waterloo)、波路福(Borough)、倫敦市(City of London)、苛勒肯圍歐(Clerkenwell)、芬士貝利(Finsbury)、霍爾本(Holborn)、佈魯斯貝利(Bloomsbury)、索霍(Soho)、梅菲爾(Mayfair)及馬裡波恩(Marylebone)部分地區。車輛在此區域週圍的邊界道路上行駛時不需繳費。此外還有一些路線,車輛在收費時段沿這些路線穿過此區域也無須繳費——即西線(Westway)和南北向穿過交通擁擠收費區中心的一條路線,即艾奇韋爾路(EdgwareRoad)、公園巷(Park Lane)和渥克索赫橋路(Vauxhall BridgeRoad)。擴展後的倫敦交通擁擠收費區將作為一個整體區域來運作,無論你在收費區内的任何地方行駛,將都繳交相同的費用,享受相同的折扣優惠及豁免。徵收“入城費”使得許多倫敦人不再開車上班,而選擇火車、地鐵、輕軌、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工具,當然,也有許多人騎自行車。圖2-4為倫敦地鐵和火車線路圖。

  



  圖2-4 倫敦星羅棋佈的地鐵及火車線路圖

本文摘自《倫敦金融城》


   現代世界經濟中,金融的地位極為重要。金融業是否發達是區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顯著標志。金融業的不斷發展能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從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時代邁向以服務業為主的後工業時代創造必要條件。倫敦金融城被世界金融界巨頭奉為“全球的力量中心”。了解倫敦金融城的運作與特色對於我國從粗放型商品經濟轉變為以金融等服務業為重要支柱的集約型現代化經濟將會大有裨益。希望讀者通過本書吸取倫敦金融城的發展經驗,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